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国学文化大师刘宝金:国学智慧与财富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3-06-24 14:14:57 浏览次数:89
 

在中华风水届有这样一位出生于易学世家,博览群书,易德深厚,易术高超,能助你左风右水送来财源滚滚、前木后山卫得富贵绵绵的易学大师,他就是中华最具影响力风水名家——刘宝金老师。

刘宝金老师认为阴宅风水要以天宜天,以道宜道,合于阴阳,逸光普照,千润广滋,普天依爱,与天道共存,布法于自然,天人一体,心宇同辉。

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小如衣食无忧,大至国富民安,无不以财富为首务。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速度远超前代。然而,物质的丰富也使人类对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日益增加,加之社会分工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人类生活远未如古代农业社会安闲、稳定,从而使人心愈趋不安。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物质资粮充足与否对佛弟子能否安心修行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很多佛友热衷于修习财神法。“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财神法亦是菩萨度生之大悲与方便,佛友修习财神法亦无不可。然而,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修习任何法门都不能离开佛法的根本。因此,财神法的修习也应该以成就佛果、救度众生为目的,从心入手,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解深密经》中,观世音菩萨问佛,“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佛言,“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于此可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己积累德行种来的。因此,财神法的修习也应以心为本,忏悔一切恶业,增长一切白法功德,清净其心,生起般若智慧,常饶益众生,则财富不求自得。社会经济,世、出世善法,小乘、大乘、密乘等佛法各宗各派,无不如此。

财神法遵循因果法。现代社会经济行业分工极为明确,而同行业内竞争又极为激烈。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来看,人们求财,主要通过商业战略、科技创新、投资、投机等法。然而,种种方法皆不离因果,所谓善习结业、恶习结果。心量广大的企业家,事业也大,此为智慧成就;或有前世、今世积累善业,果报成熟成就。而靠种种投机、欺骗成就者,此种人往往多集恶缘,伤身、败德,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终无所获。

济世利人的儒家财神法:德生财。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一切都从修身开始,靠德行成就。德行成就之后,财富不求自得。“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另外,儒家亦强调“俭德”,注重“惜福”,所谓: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人若无德而得财则“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可见: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故儒家以德性修养为根本。 《大学》引《楚书》曰: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所以,修习财神法也应以善为宝。

清净无为的道家财神法:知足者富。人若不知足,纵有三千大干世界珍宝,仍以为少,则终是贫人。故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人若知足,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则终是富人。故孔子赞叹颜回,曰:“贤哉,回也!”道家有吕洞宾舍金助孝子的故事。吕祖为助贫子行孝,救治其母病症,点石成金,以施孝子。孝子竟不取金,而欲得吕祖手指。吕祖叹道,“不料世人贪婪如此!”此故事亦足令现代人深思。

法门众多的佛教财神法:佛教修行,法门众多,亦各自有对财神法的诠释。

以戒为基的小乘财神法:不偷盗。文殊菩萨无量劫清净受持不盗戒,其新鞋放城门口三日,竟无人取。人不偷盗,果报则为财富不失,如能知足,则终为富人。

舍己为人的大乘财神法:布施。因果不空,施财得财。今世富人,多为前世布施果报成熟所致;今世贫人,多为前世悭吝所致。

不可思议的密乘财神法:靠三昧定力咒术成就。然此咒术成就,亦是善业果报成熟所致。密宗有黄、红、黑、白、绿五姓财神,各有心咒,行者虔诚持诵,三昧呈现,多获感通。咒术之本体仍为众生之本心。真言咒术乃诸佛、菩萨微妙心印,持此咒术,众生自然灭除恶业,清净身心;自然转恶成善,转迷成觉。密乘财神法成就实是众生心体转化所致,非是诸佛、菩萨私助众生成就。《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地藏菩萨出现时,手持如意珠,其珠放诸光明,一一有情皆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此光即为平等大悲,此珠即为心体。如众生心体明澈,照十方世界,则何财不得?如有不得,如前所述, “是诸众生自业过失”。故修密乘财神法者,仍需以弃恶从善,成就同体大悲为根本。

心包太虚的禅宗财神法:心性具足一切德用,一切财富本自具足。人的真心佛性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含万有、囊括太虚的,六祖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心性的功用,本能生生不已化现万物,万物都是利益人的财富,只要人类不因私心去掠夺破坏,一切所需自然丰足。所谓:“争之不足,让之有余。”

然而,现代经济或个人事业发展多不注重心理建设和五行平衡。从器世间来看,金、木、水、火、土多注重相克,而不重相生,生态环境早被破坏。从有情世间来看,人们的事业发展心理多为偏执,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此等成功多为病态,事实上于人于己并无意义。如此,则众生福报日益下降,何财之有!

总之,财神法的根本是人的心性。心性起用,一心源化生五种德用,表现形象为五方佛。财富为南方宝生佛,属火;成就的途径是北方不空成就佛,属水。水主低下,犹如大海,万流汇聚。人能效法水德,礼貌恭敬,谦下和气,位置放低,则财富自集。从心性整体上看,五方佛都是财神。因五方佛代表众生不同的智慧和德用,只要众生一方面的智慧和德用不足,必然使器世间的某一方面产生缺陷,则五行不能相调,虽有福报,但不会圆满。要圆满五方佛智和德用,只有靠救度和利益一切众生来实现。

因此,真正的财神法即是菩萨六度万行。佛友如能安心精进修行,德行能“日新,日新,日日新”,则法即财,财即法,自能时时处处利人利己。

佛子发大菩提心,随众生所需,内外布施,利泽群生,自己来做财神,这才是真正的财神法!

天道生生不息,创造财富乃是“尽天之道”的必然要求。《周易·系辞》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人效法天道,则当“赞天地之化育”,顺天应人成就一番“盛德大业”,从而“与天地参”。也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应当尽其天赋能力,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成就大业。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尽天道,就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浪费自己的才能也是不尽天道,为社会做贡献亦是实现天道赋予人的人生价值。

道教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以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道教都是赞赏的。道教以“重人贵生”为特征,希望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道教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愿望是予以肯定的。道教的财神,就是保佑大家发财致富的。但是,必须注意,道教特别强调不能取非义之财。道教的种种戒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刘宋道士陆修静所撰《受持八戒斋文》中说:“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玉清经·本起品》载元始天尊所说十戒的第七戒规定:“不得欺孤贫,夺人财物。”《妙林经二十七戒》中说:“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横求人物”、“不得强取人物”、“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道教认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富的人,必遇恶报。《太上感应篇》说:“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忘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可见,道教力图以因果报应说来劝诫世人: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在财富问题上,道教还有一些告诫:一是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二是即使富裕了,也还要节俭;三是要扶危济困,不能为富不仁。《初真十戒》的第七戒说:“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这一规定,以简练的语言,包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告诫。

道教认为,修道之人应该遵从“圣人无积”的教导,对世俗的财富不要有任何贪求。《老子想尔注》说,修道之士“于俗间都无所欲”,“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丹阳真人语录》说:“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褛褛,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总之,修道之士,出尘离俗,安贫乐道,于世间无欲无求,当然更不会为财富而累身。那么,对于信徒的布施,该如何处置?道教历来的做法是,一部分用于维持道众的基本生活,一部分用于维修宫观,其余的则全部用于赈灾济贫。历史上记载有许多道士散财济贫的故事。当今道教界在捐款赈灾、捐资助学、扶危济贫等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这既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也是道教的精神风貌所在。

道教在财富分配问题上,特别注重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就是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法则。《道德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道教看来,财富非一人一家可私有,惟有周流天地,财富的运行才符合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廓然大公而周遍万物,不因固执私心而滞于一隅。道教认为,人们为生活的需要而对财富的正当追求,即所谓“富有之谓大业”,也就要努力创造财富,但不是要做一个财富的主宰者,而是财富的管理者,把财富恰当的用之于社会。“道”生万物,但并不是要主宰万物。

顺应“损有余而补不足”之天道法则,就应让财富进入公共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就是说,财富只有进入社会公益事业之中,才能周流无穷,方为天道生物之真意。《太平经》云:“天道生物,当周流俱足。”《太平经》云:“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又云:“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其罪不可除也。”这些道经都强调财富不应为个人私有,而应进入公共领域发挥效用。在道教看来,财富的终极归宿应是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道教著名劝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云:“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印造经文,创修庙宇。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阴骘文中列举诸事多为利益社会之善举。道教教诲我们,正是在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过程中,财富发挥了最大的效用,找到了终极的归宿。

刘宝金,男,满族,1970年3月出生,字:宇贤,法号:释恩,单字,善。河北滦县人,大学文化。现任:河北省分会会长、常务理事、中华周易名家排行榜前五名,易学文化推广大使,东方国学先锋人物,并个人经营佛像用品公司,现供职“德慧佛堂”,任职堂主。

1990年开始深研易经,所研究涉及易经诸多领域,八字、六爻、奇门、风水等。1998年开始从事易经专业预测工作。并将所研习的国学文化及佛法与易经巧妙融合,探索出一套独特运行思维模式的异向同步全息流行卦法,结合天地人三才之关系,以己卦判定他人或事,而不需求测者提供任何信息。并擅长纯用易经卦象推衍人事,具有浑厚的易学功底和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二十年服务的客户、指导的企业不计其数,现常年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客户遍布海内外,并深受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主要从事业务:取名、易名、风水布局、预测咨询、八字合婚、择日择吉等。生平之愿,为更多的有缘之士趋吉、避凶、指点迷津,并祝所有的有缘人道高德重、福慧双修。

幼年时受祖上影响,刻苦专研中华传统文化,承祖上衣钵、智慧过人,理解领悟能力极强,参透儒释道精华所在,现从事传统文化推广,并做实业经营(矿山、酒厂、佛像用品等),以“孝、德、善”为做人准则,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资助了众多生活贫困的人。学术专著《刘公风水论》社会活动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东北易学大会文学作品《不后悔》、《春 醒》、《滦河石雕》、《母 魂》、《人生无悔》《善 路》、《思 雨》、《谈 龙》、《天 骄》等个人爱好"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儒释道、四书五经、传统国学经典。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