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方身文老师:《道德经》智慧,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作者编辑: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2019-08-06 12:17:58 浏览次数:1093
 

1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2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3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方身文老师,男,1969年生于"盛产堪舆家之乡(清翰林院士李维桢注)"一一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沙畈村,大专文化。(德兴市自五代至清末及民國盛产的地理堪舆名师国师有一一吴克诚/吴法旺/吴景鸾/方牛南/张紫琼/傅伯通/邹仲容/傅博文/赵紫缘/吴折/傅地/董德彰/郎庆和/徐善继/徐善述/万万山/方余希圣等)。方老师系嫡传祖传民间执业实战风水地理师。继曾祖父方余希圣(又名彰仙)为清末、民国及建国初期皖赣闽浙四省风水食客,得当地杨瘳仙嫡传,尤其深得本邑董公(德彰半仙)嫡传,又及吴氏傅氏嫡传,故当地民间称继曾祖方余希圣为"彰仙"(意思可与杨瘳吴董公齐名)。同时又为"梨头术绝学"传承人。方身文老师自幼研习继曾祖风水地理遗书、遗具,并于乙亥年冬月及后时日无数次得曾祖托梦真传杨瘳董仙地理风水,遍习家传杨瘳董公传承书藉,至为珍宝。后又广踏先祖师杨瘳仙及曾祖足迹,西进成都,北上开封、沈阳,东赴杭州,南下南京、福州,又徒足遍及瘳金精(前瘳乐平)、吴景鸾、董德彰、赖布衣等20余位风水国师当年久居活动之地一一德兴、鹰潭、贵溪、弋阳、铅山、上饶、乐平、婺源、黄山、景德镇探寻祖师杨瘳仙名穴,并访交当地民师,扎根民间实战与研究一体,以实战立身,并综合总结形、理、法、课于一体,精通杨瘳仙及董公风水,擅长呼形喝象改运转运风水秘术。并潜心传承攻研独门梨头术绝学,并在实战中创新,广泛结缘福主,运用风水技术于当代新形势下实战,并取得重大突破性"应验回响"。

结缘易数能量码13879396810//15879367288方老师(手机微信同)

方身文老师的人生愿景是: 一生研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路上不停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构建和诣社会而贡献力量。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结缘助缘,助力人生梦想。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