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上海范立老师:五行有相生相克,也有相乘相侮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0-11-12 16:00:20 浏览次数:707
  所谓五行,是古人通过与自然界的长期接触,逐渐认识和了解的“五材”,即“水、火、木、金、土”五类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他们之间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人们将它们融入到阴阳理论之后,即产生了木、火属阳,金、水属阴,阴阳分别列于土地上下,土地属中性的理论,逐渐形成后世的“阴阳五行"之说。

人们要饮食,就必须要用到水与火;人们要营造房屋和家具,就少不了木材和金属;由于人们生长在土地上,自然吃的、穿的、住的都离不开土地。在熟悉五材之后,人们逐渐地也发现了这五类物质各自的特性,《尚书·洪范》载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木(植物)有生长、升发、伸展的特性;火则炎热,向上升腾;土则可以接受容纳世界的万物,还能生长出世界万物(主要指植物);金在五行之中最为重要,最易下落,且常用于杀死生命;水则能滋润,比较寒凉,总是向下流淌。同时,书中还将这五种特性与五味相连,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就试图把五行用来推演其他事物了。


五行的“行"字,还有“运行"的意思,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它们在周而复始有规律地变化着。例如:春天(属木)后面是夏(属火)天,夏天后面是长夏(属土),而后是秋天(属金),再是冬天(属水),到头来又是春、夏、长夏、秋、冬四季更替,即木、火、土、金、水也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有序运行,同时也说明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五行生克意识中,人们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促进着事物间的发展变化,即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这也是古代堪舆学中的“五行生克”理论。


相生,是指一行对另一行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作用这种理论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给植物浇水可以促进它的长即“水生木”;而木材可以加剧火的燃烧,即“木生火”。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人们总结发现了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是指一行对另一行有制约、克制和抑制的作用。比如水可以火火,即“水克火";火可以熔化金,即“火克金";金属的刀能砍断木头,即“金克木"。即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十条规律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当木头燃烧的时候就生成了火;被火烧的物质最后变成灰土;在土中我们可以提炼到金属;金属熔化后就成了液体的水;水则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这就是相生的五行理论。同时,植物(木)可以破土而生长,土可以挡住河流(水),水则能灭了火,火能熔化金属,金属刀具可以伐木。这就是相克的理论。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就是在这样的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任何一行都有另一行去生它,因而得到生长、壮大。任何一行都有另一行去克它,因为有克制,它的生长、壮大才有节制。正因为这些理论,世间的万物才得以有节制地生长、发展、变化,即所谓的“生克制化",以达到自然界中的动态平衡。
“相生相克”的理论,实际上是指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对一种事物起着促进滋的作用,对另一种事物则起着制约、压制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和克是两个即对立又统一的事物,正是有了相生、相克两面,事物才能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与协调。相生和相克无论哪一方过度都会打破这种事物间的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为了维护这种相对的平衡和统一,生与克就要相互牵制,当相互不能牵制的时候,这种平衡和统一会被打破,事物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是《类经图翼》中所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同时,五行间除了生克关系外,还常会发生“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相乘",就是说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发展过程中,克制太过太多了,有种趁机侵袭的意思;所谓“相侮',就是说与相克次序相反的克制,即逆克,也就是反过来欺侮的意思,有种恃强凌弱的意思。比如说,原来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当土特别旺盛的时候,就会乘水,也就是过度地压制水;同时,土还会反过来侮木,使木受到克制,即逆克:土克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土质过硬,就可以挡住河水的流动,让河水分流或者拦住河水不让它流动,过度地限制水的流动,这就是“相乘";同时,土质过硬,就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与木产生相克,这就是“相侮"。

范立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易道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丨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丨中华易学大会2017年度金罗盘奖得主丨入选中华周易名家百科名人录丨2017中国最佳风水策划机构 德易堂 始创人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