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13351278083
在线咨询
2870549916
"码"上关注
华夏知名大师公众平台
华夏知名大师
中国
《易经》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之外的所有的经典都是《易经》的衍生物,都是对《易经》的运用和诠释。运用、诠释什么?就是蕴含于《易经》中的“大道”。
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更多人,易经国学文化大师刘宝金将毕生的经历都投入其中,他是全球著名人居环境风水高级策划师,当今易学界实战派大师,引领时代的中国学者。
他认为:蕴含于《易经》中的大道包括两点。一个是天道稳定,一个是人格独立。
天道稳定是说,《易经》时代的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世界、宇宙是自然有秩序的,而且这个秩序高度稳定,值得完全信赖。自然的秩序就是天道、天命。
注意,中文“自然”一词的传统意义与现代意义有根本的不同。传统意义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自然而然就是说他自己本来就是那样,不是受任何外力的控制和影响。自然的同义近义词是:本然、天然、天生、天理、天道、无为、善。自然的反义词是:他然、人为、人欲、干预扰民、伪、神、真理。现代的自然一词完全是指物质世界,而且是人之外的物质世界,这些意义来自现代的西方。
《易传》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的天和命,就是指《易经》中的自然秩序。
说“自然秩序”只是方面现代人去理解。“自然”并非修饰“秩序”,自然本身就是秩序。自然的,就是有秩序的。所以,“自然”在中国传统中是价值最高的东西。中国人最崇尚的就是“自然”。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本来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实体,就是道家的神,而它也只是自然的学生。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易经》不是用文字来描述这种自然秩序,而是用数字。秦汉以来,一般是把八卦符号看成是符号。事实上,八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数字符号,就是数。
考古学已经证实,春秋之前的八卦符号是纯数字,而非后来的用阴阳符号所构成的整齐的八卦符。在文献记载中,中国早期正是用“数”字来指代“道”的。道字本来并无天道之义,这种用法也是春秋后才逐渐形成的。
对春秋之前的《易经》来说,尽管重视自然秩序、天道,自然秩序、天道又蕴含于阴阳变化之中,但是,那时并无专门的词汇去指代天道,也无专门的符号去指代阴阳,而是单纯用数字、数学来表达。
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自然秩序、天道可用阴阳变化来表达,而阴阳的变化则可用数学运算、数字的变化来表达。数字都分单双、奇偶。数学运算会带来数字的变化,而数字的变化会带来奇偶的变化。如果以奇配阳,以偶配阴,奇偶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
所以从技术上而言,《易经》就给自然秩序、天道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天道是数理的,天道就是一个函数,一个方程式。
这意味着,《易经》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是数学。尽管现代数学的计算技术比《易经》复杂很多,但是,其基本原理是本于《易经》的。而且不但没有超越《易经》,反而低于《易经》。
尽管,自然秩序、天道非常重要,但是它又是超级稳定的。稳定到什么程度?稳定到它会自然而然地自动运行。既然天道如此地超级稳定,那么对于这个天道,人就无需花精力关心它,人只须关心人自己的事就行了。
这样就实现了人与自然秩序之间,人与天道之间,人与天之间的相对分离。天管天的事,人管人的事。天不会干预人的事,人也不要去干预天。这就是“无为”,也是“天人分离”,人获得独立了。就《易经》本身来说,人与天分离,而获得独立,就体现在对占筮结果的应对上。
在技术上,《易经》是一种占筮术,会对如何应对占筮结果提供建议,好的结果如何应对,坏的结果如何破解。《易经》最核心,甚至唯一的应对建议是“贞”。无论遇到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当事人需要做的都是“贞”。这就是《易经》卦辞中反复出现的“贞吉”、“贞凶”。
《易经》认为,碰到吉的占筮结果,你要“贞”。只要你“贞”了,“吉”的局面就会延续地更长久。碰到“凶”的占筮结果,你还是要“贞”。只要你“贞”了,凶的局面会自动改善、转化,变成吉的局面,即逢凶化吉。
毫无疑问,《易经》之所以最终落脚到“贞”上,是因为《易经》对自然秩序,对天道绝对信任。天道固然是一刻也不停的变化着,但这些变化中,并不存在危及人类根本生存的绝对恶的变化。尽管,泰极否来,但是,在否的局面中,人类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危险,而且,否极泰来。
所以,天道的变化不是无常的变化,而是有常的。而这个“常”对人类而言,就是绝对的善。所以,《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就是天道,天道最大的属性即是生养万物。天道的变化就是生生不息。天道的常就是生,生养孕育万物,当然也包括孕育生养人类。
正因为如此,《易经》不仅对天道的变化不恐惧,反而愉快接受,绝对信任。信任到一点也不去考虑它,而只去考虑人自己的事。
最重要的人事是什么?《易经》认为就是“贞”。所以,“贞”也就成了《易经》的真正核心。
尽管“贞”很重要,但是《易经》,包括《易传》却没有做更详细的解释。为什么?因为“贞”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人本有的东西。“贞”就是按人的本心、本性去做事,按自然之心、自然之性去做事。
天道、人心都是自然。因为中国传统对自然拥有绝对信心,所以,对天道和人心都应有绝对信心,都绝对乐观。孟子对人性的绝对乐观和绝对信心就是秉承《易经》,他说“性善”。
也就是说,《易经》认为外部条件的变化并不重要,最总要的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你自己是否“贞”,是否按自己的本心、本性去做事,这才是决定未来吉凶的根本。
这样人的心性就成了真正决定性的东西,真正独立的东西。心性独立,唯有心性独立才是人格独立。
所以,《易经》的要义不是别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心性独立,要人格独立,要好好做人。
中国文明就是《易经》文明,《易经》文明就是心性文明,心性文明就是心性独立和自由的文明。所以,从《易经》产生以来,心性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学术的核心。所以,《易经》是人格独立的源头,是自由和独立的源头。
纵览全球文明史,人类历史上就一部《易经》,她出现在中国。而且《易经》的出现时间早的惊人,应该在20000年前-10000年前之间,更可能在20000年-16000年之间(论证从略,可参看以前的文章)。这意味着,天道稳定、人格独立也唯一地在中国出现,也当然和《易经》一样古老。
同时,自《易经》产生以来,中国文明也一直是心性文明。尽管自公元前3500年以后,中国文明因周期性地遭遇反心性文化的冲击,而偏离心性独立和自由,但是又最终会消除异种文化的影响,回归心性传统。
与中国的非常明确不同,整个西方文明史在这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含混和矛盾。
一方面,他们完全没有中国自然的概念,也当然缺乏中国对自然的绝对信心。从而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天道稳定和人格独立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对天道和人性的绝对信心。
但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从一开始起,就包含着天道稳定和人格独立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随着历史的演进,呈现周期性地增强。一部西方文明史就是天道稳定和人格独立的元素不断提升的历史,就是朝向天道稳定和人格独立不断进步的历史,就是对天道和人性的信心不断增强的历史。但至今,他们都没有真正达到《易经》的高度,包括所谓的现代文明。
西方文明的初始阶段是多神教,主要体现在古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多神教中,隐约存在一种世界秩序,一种天道。但是,这个世界秩序不是象中国一样自然存在,而是被认为由神创造和掌控的,而且也是超级不稳定的。为保障和增强世界秩序的稳定,必须对神做繁杂的祭祀仪式。
《易经》认为,《易经》的知识,当然包括天道和人性的只是,来源于对经验观察。即《易传》所说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是很合理的记载。
西方文明对天道稳定严重恐惧和怀疑,而不得不求助神。这意味着西方不具备产生天道稳定的环境,但是他们却明确地知道有一个稳定的天道。而且他们认为天道不是产生于经验和历史,而是神的创造。这两方面都说明,天道的概念是从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传入西方的。那么这个地方只可能是中国。
这意味着,从文明一开始,西方就可能受到《易经》的影响。西方文明更多地是《易经》西传的结果,是《易经》文明的异化。
公元前1500年左右。西方文明是发生重大变化,一神教产生,以《犹太教》为代表。
和多神教相比,一神教的不同并不在于神的数量的多少,而是神的功能的不同。在犹太教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它能够绝对保障天道的稳定。上帝给人类约定,只要人绝对信仰它,它就会保障天道稳定,让人类无限地繁衍生息。这就上帝给人类签的合约,上帝之约,也是基督教的《旧约》。
在当时的世界,对天道稳定拥有绝对信心的只有中国。所以,一神教的核心思想,上帝之约只可能来自中国,来自《易经》。
公元1600年之后,西方文明再次发生大变化。这次是开始否定神,否定宗教。而认为天道的稳定是自然现象,无需靠神来保障。知识也不是来源于神,而是来源于经验观察,来源于人自身的理性。这就是所谓的欧洲近代哲学。
欧洲近代哲学所追求的新方向,事实上不是别的,也天道稳定和心性独立。欧洲近代哲学的出现,以及欧洲现代化的出现,也只可能是受到中国文明影响的结果。
但是,欧洲的现代文明依然没有达到《易经》的高度。
因为他们还是没有能够认识到天道是自然秩序,是自然的,而是认为天道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科学真理,决定着世界。这样以来,世界就不是自然的,而是他然的,被决定的。只是这个决定者由神换成了真理、规律。
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人的心性也是自然的,是绝对独立和自由的,而是认为人象整个世界一样,也要服从客观规律,服从科学真理。
《易经》由于占卜的功能,避过秦火,实在是人类的大幸。然而,易经也因此而遭受莫大的曲解,认为易经主要功能即在占卜、算命、看风水。多少名为易经哲学大师,对易理的大用,完全不能理会,致使易经流于小用,实在也是现代人类很大的不幸。
我们不否认占卜、算命、看风水,是易经的功能之一。但是不能由于这些小用,淹没了易经真正的大用。
大用就是应用在大事上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的指引,也提供合理的方法。易经这一次出来的根本任务是救人类。
首先,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还原易经的真面目,以减少大家心中的疑虑:如此古老的东西,能够化解现代的难题?是不是太一厢情愿,过分牵强附会呢?
不论伏羲氏画八卦是个人或集体创作,也不论伏羲氏画八卦原来的用意是什么,易经被当做占卜的工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发展。但是,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原则,主张“不占而已矣”!易理的阐扬,逐渐提升易经的大用功能。其中受到政治的干扰,难免产生扭曲的现象。譬如系辞上传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尊地卑应该是形态上的差异,站在人的立场,天高高在上,而地则可以被踩在脚底下。后来都被当做贵贱的价值判断,做为重男轻女的依据,实在非常不合理。
各卦爻辞,出现“吉、凶、悔、吝、无咎”,经常被当做“铁口直断”的用语。而实际上易经所揭示的吉、凶,则依一定条件,能够由人来加以转化,关键仍在当事人身上,仍然以人为主,可以合理地趋吉避凶。以乾(天)卦为例,九三无咎,以日夜警惕戒惧为条件,做得到,无咎。若是做不到,当然不可能。九四无咎,条件是或跃在渊。倘若所蓄积的阳刚不足,腾跃不上去,必有祸害。上九有悔,条件是高亢。一味亢进,有悔。如果适可而止,怎么可能有悔?
我们常说乾卦是易经的第一卦,其实应该修正为“乾坤”两卦,并列为易经第一卦。因为单独看乾卦,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单独看坤卦,也是不够清楚。而且乾卦中有阴柔隐在其中,坤卦中也有阳刚的潜伏,这才符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规律,正如男性的身体,也有女性荷尔蒙,而女性体内,同样有男性荷尔蒙,都是天生的。
当年王弼扫象,引起很大的争议。我们现在正本清源,对象、数、理、占都加以尊重。我们只是依据中道的标准,以合理化的原则,来好好阐扬易理。唯有如此,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比较方便翻成各国语言,使全世界都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中道思维,满足国际化的需求。尽管易经的枝叶早已延伸到海外,引起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合理的部分,如果不加以澄清,纵使大家热心研究,也看不出对二十一世纪将产生如上所述这样重大的影响。
易为群经之始,在我中华民族历史上,起源最早,影响也最为广泛。综观几千年来的演变,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兴衰,与易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兴也易经,衰也易经,应该并不过分。治易学者,务须谨守元、亨、利、贞四德,明辨易理,把握阴阳在动态中平衡的精神,以期对二十一世纪人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做出良好的贡献。
我们长久以来,把易经僵化了,以致顽固不灵,失去应有的作用;科技发展又使得现代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普世价值,也僵化了,失去了普遍性和合理性。可见偏道倾向是人类的共性。及早恢复中道思维,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人普遍相当主观,不可能完全客观。我们建议以持平的心态,放弃坚硬的框架,更加弹性地解说易经。因为易有变易,也有不易,更有交易。要做到简易,必须赋予更大的弹性,才能发挥易经的真正功能。
第二、以经解经,是很好的方式。然而时过境迁,有些文字已经不再使用,加以当时的情况,实在难以明白表示,因此辞句隐晦,而且彼此之间多不相涉。历来各家解释,又使人看不明白。最好尽量采用现代通行的字句,重新加以解说,以资普及,引发更多人士参与。
第三、天地人鬼神,本来就是宇宙间存在的事实。由于鬼神迄今仍属隐而不现的部分,因此只能敬而远之。敬神如神在,同时还要尊重各人自己抉择。我们把天地人当做显秩序,将鬼神看成隐秩序,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和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密切的关系。
易道的广大,可以通达显秩序和隐秩序而无所不知。显秩序的通达变化,称为事态,而隐秩序的变化不测,便是神妙。显秩序以智能为主,隐秩序以伦理为重。现代人类重智能而轻视伦理,难免失调而有所偏,最好两者并重,先从自己做起,以理智指导情感。人人自觉、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
刘宝金,男,满族,1970年3月出生,字:宇贤,法号:释恩,单字,善。河北滦县人,大学文化。现任:河北省分会会长、常务理事、中华周易名家排行榜前五名,并个人经营佛像用品公司,现供职“德慧佛堂”,任职堂主。1990年开始深研易经,所研究涉及易经诸多领域,八字、六爻、奇门、风水等。1998年开始从事易经专业预测工作。并将所研习的国学文化及佛法与易经巧妙融合,探索出一套独特运行思维模式的异向同步全息流行卦法,结合天地人三才之关系,以己卦判定他人或事,而不需求测者提供任何信息。并擅长纯用易经卦象推衍人事,具有浑厚的易学功底和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二十年服务的客户、指导的企业不计其数,现常年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客户遍布海内外,并深受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主要从事业务:取名、易名、风水布局、预测咨询、八字合婚、择日择吉等。生平之愿,为更多的有缘之士趋吉、避凶、指点迷津,并祝所有的有缘人道高德重、福慧双修。
幼年时受祖上影响,刻苦专研中华传统文化,承祖上衣钵、智慧过人,理解领悟能力极强,参透儒释道精华所在,现从事传统文化推广,并做实业经营(矿山、酒厂、佛像用品等),以“孝、德、善”为做人准则,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资助了众多生活贫困的人。学术专著《刘公风水论》社会活动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东北易学大会文学作品《不后悔》、《春 醒》、《滦河石雕》、《母 魂》、《人生无悔》《善 路》、《思 雨》、《谈 龙》、《天 骄》等个人爱好"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儒释道、四书五经、传统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