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13351278083
在线咨询
2870549916
"码"上关注
华夏知名大师公众平台
华夏知名大师
中国
编者按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具有文化传承、教化民众甚至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等多重价值功能。形象诠释、广泛传播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王信浦
风水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一种文化但凡能流传千年而不绝,是有她存在的普世价值。
风水学不单单只是一门学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应用科学,是集建筑学、易学、阴阳五行学、环境学、人文心理学、地理磁场学等多门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
谈及风水学,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是为中华风水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风水祖师杨筠松(杨救贫)。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救济万民,造福国家。
杨公倡导的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理念、救贫之道,及其著述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质文化遗产,对当代建筑有现实指导意义,杨筠松堪舆文化的传承,对广泛服务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扎实弘扬杨公文化,首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好杨公的“救贫”精神;其次要从杨公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想地位和社会贡献等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阐述。把杨公的文化理想、文化情怀、文化视野等清晰深刻地表现出来,以示后人,学以致用。
杨筠松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其一生致力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帮助民众进行人文居住环境规划,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地理文化,开创中国地理文化的新时代,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世人将杨筠松尊称为杨公,又称之为杨救贫,那么你知道杨救贫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吗?大家又为什么要称呼杨筠松为杨救贫呢?
杨筠松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杨救贫,主要是因为杨筠松一生都以救济贫苦为己任,专门帮助一些贫苦人家看风水,且不取分毫。但是这并不是杨救贫这个称呼的来历,说起杨救贫的来历还要涉及到一段杨筠松的风水故事。
在唐朝末年,杨筠松偶遇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此男孩对杨筠松说自己和一个算命先生一起躲雨,算命先生为他卜了一卦,说这个男孩的八字不好,注定一生贫苦。杨筠松得知此事后,便询问男孩父母葬于何处,男孩说就在山脚下“寄土”。所谓“寄土”就是指随便找个地方草草埋葬,等到以后家境好了再挖出来重新下葬。
杨筠松有心帮助这个男孩,便给了男孩一些银两,并且为男孩选了一处风水宝地,让男孩按照自己的坟墓将父母的遗骸迁移到此处。
男孩照办,在下葬之后准备杀鸡血祭时,男孩手中的公鸡跑掉了,男孩前去抓鸡,谁知公鸡跑进一个土坑之中,男孩伸手去抓,没有抓到鸡却抓出了一个银元宝,随后继续往下挖发现一个石洞,发现石洞之中有大量银元宝和钱财。一个被算命先生确定为要贫苦一生的孩子,却在杨筠松的指点之下变成了一个有钱人,正因如此,才让杨筠松得了一个杨救贫的名号。“济世救民”是杨公的初衷,他毕生致力于风水地理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为百姓阳宅选址、纠正葬俗旧习、资助平民生活,被当地人呼做“救贫仙人”,从此,地理宗师杨救贫扬名海内外。
杨公一生为人造福无数,他的“救贫”精神实质,就是以具体杨公文化核心的术去规划人文居住环境,他的堪與文化来于自然,顺于自然而归于自然,万物来于自然而不违背自然才可自然而然,他的这种理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珍惜生态环境,保护遗迹、节约资源、绿色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用和谐人居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公的救贫精神为何广为传颂?那是因为他用广博的风水堪舆智慧普救黎民,匡扶国家,在中国古建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毕生中精心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众多城镇、民宅,这些旷世佳作,其中部分作品已成为当今美丽城镇、文化名村、旅游胜地,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他设计的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等著名建筑,更是无不让人惊叹叫绝而肃然起敬。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千米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契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权衡,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不断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整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非常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调和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圆满境地,用以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自然就成为统治阶级最为理想的“寿域”之地。
十三陵的选址思索了天干的要素(即天时,天时思索三、六、九)、人的要素(明代十三代皇帝陵墓都建在此)、地的要素(土质很差,以虎山为最差。或许它原来的土质是好的,到如今曾经发作变化)。这个十三陵是一个聚人气、才气的风水宝地,就像故宫一样,固然朝代变换,民族却愈增强大。
十三陵的风水形势。寿山的龙脉发源于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所谓“皇陵形盛,起自昆仑”,与天上的元气相通,这是十三陵充满生气的形胜根本。十三陵陵区“四象完备”,后有天寿山主峰为玄武,前有灵山为朱雀,左有蟒山为青龙,右有虎峪为白虎,朝宗河的“生气”被水口内的平台山和影山锁住,藏风聚气。
自古帝王阳宅(宫城)和阴宅(陵寝)同属一脉。天寿山的龙结(山脉蜿蜒回转的地方),不仅是十三陵的靠山,也是紫禁城乃至北京城的龙脉靠山。如此一来,上天之气将会源源不断地通过强大蜿蜒的北干龙(古人认为天下山脉从昆仑发源后,从西到东共有三或四条主脉,用龙来形容,称为“干龙”),从昆仑山直到天寿山,最后汇聚北京。明朝位于北京、凤阳和南京的三处皇陵占尽了中国北中南三大干龙。北京的龙脉被认为发自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而北京龙脉所在的北干龙则是天下最长的龙脉,昌平的天寿山则是北干龙的“龙结”。定都北京,明王朝的国运和王气将会悠长不绝。
那时的首都不但是一个首要的城市,更有伦理和天命上的象征意义,必“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北京城的位置和地形,完全符合“风水”的要求。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宣布次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但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则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才开始。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基本完工,次年明成祖将首都从金陵迁至北京。这座永乐皇帝在元大都的废墟上建造的中天之城,可以说是时人心目中天、地、人最完美的结合。而北京城内的紫禁城,则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浓缩了中国礼制和风水理念的建筑群。
十三陵中,每一座陵墓在祭祀殿堂恩祾殿后、明楼方城之前,都有一座形似牌坊的门式建筑,叫做棂星门。在十三陵总神道石像生的终端,也有一座规模较大造型别致的棂星门。“圣殿之有棂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宫室、坛庙、陵寝中棂星门的设立,正是将皇帝走的大门当作进入天宫的天门。这一理论依据,正是源于杨公对于星象的理解和阐述。如此一来,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便毋庸置疑地成为天下的中心。紫禁城和北京城则像北斗星一样为天下所拥戴拱卫。在今天居于紫禁城中轴线中心的太和殿上,仍可以看到这样一副楹联: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杨公留下这样的风水堪舆佳作为后人研习风水学奠定了不朽的基石,他的风水绝学流传至今化作雨露滋养着后世的风水研习者们,他的高尚精神深深的感染着一代代优秀易学风水文化传承人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杨公风水的核心理论是讲“龙、砂、水、向、穴”五字,所谓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此派一度盛行神州大地,最适合在山野平洋为人寻地立穴和阳宅开基,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杨公风水理论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人子须知》、《四大穴法》、《拔砂图》、《胎腹经》、《望龙经》等著作传世,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他提倡的风水理念就是天人合一,人类社会之所以从奴隶时代发展到封建时代又发展到近代、当代,那是因为一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文明的出现,而这种文明的出现、进步与创新就是人类适应自然发展的和谐共处统一。
杨公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人居环境文化,开创了中国人居环境文化的新时代,杨公风水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广大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中产生强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杨公的“救贫精神”更加是渊源流传。我们一定要挖掘好、传承好、创新弘扬博大精深的杨公风水文化,对研究地理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人口居住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杨筠松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扬,在推动生态文明、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博大精深的杨公风水文化绵绵不存,用之不勤。
【参考文献】
[1]于成龙.江西通志[D].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03.
[2]康河.赣州府志[D].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3]故宫博物馆.雩都县志[D].海南出版社,2001-06.
[4]杨筠松.青囊天玉通义[D].武陵出版社,1973-05.
[5]杨筠松.地理点穴撼龙经[D].华龄出版社,2011-12.
【本文作者介绍】
王信浦老师,陕西石泉人。中国专业人才库高级建筑堪舆咨询师、高级易学文化传承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主任,正一派道士,江西三僚曾氏文辿公第38代后曾宪柏老先生入室弟子,民间火炬道实战法师,刀卦断暗物质脉派传人,中国道教正一法师清微正法传人,道名三浦。
王信浦老师,自幼随父亲学习中医中草药,十九岁随舅父学习民间红白喜事地方民俗文化,乐器,通灵预测术,道教科仪及各种民间玄术。
2002年度执出师后,又遍访名师,随阴坛学习因果承负,阴阳命理。养生心理学,建筑设计;
2008年深受易学界领军人物李顺祥老师的现场实践学习之恩,成为李顺祥老师的弟子。多次参加秦伦诗老师,李顺祥老师和练力华老师的正规易学堪舆文化面授班学习;
2013年拜师于天师府正一罗字辈,玄武第十四代传人孙罗尚道长门下为徒,学习道家堪舆,养生,周易,道法符咒;
2015年在龙虎山天师府传度;
2009年皈依于全真刘会长道门,学习道文化;
2010年追随李顺祥老师学习易学应用文化;
2012年至今,时任石泉道教协会会长,安康市道协会副秘书长;
2015年任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周易管理智库研修班学习结业后,通过考试荣获中国专业人才库“高级易学文化传承师”及“高级建筑堪舆咨询师”资格;
2016年任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6年在安康市冠巾;
2017年正式载入江西省民宗局在册的道教教职人员;
2017年随江西三僚曾宪柏老先生学习“杨公”堪舆文化;
2019年任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副会长;
2019年任中国鎏铜蚕文化研究院理事,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020年任安康市道协副秘书长兼安康道教志编委。
王信浦老师热衷于爱心公益,多次被政府部门表彰,常年担任多个企业公司及个人顾问,经久的磨砺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扶贫帮困,趋吉避凶的传统文化体系,让许多个人和家庭趋吉避凶、摆脱困境,创造阴通阳顺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