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国学导师倪可回忆录之五十

作者编辑: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2019-07-02 13:51:03 浏览次数:974
 


我在准备去上班,又好像没有什么要准备的,八月中旬我去教育局拿了派遣单,又电话问了江海学院,反馈三十号参加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会通知安排到哪个系任教。
师父最近好像在禅房写写弄弄什么东西,我看过一次,好像是《历朝历代亡国录》,我提醒师父,那个时候没有“国家”概念呢,家天下啊。师父说是,后来改名叫《历朝历代兴亡录》,我说也不对,你记的是亡,没有说兴啊,师父说你这个小子老挑我。
师父这个兴亡录写了有几十篇,就在我着手想写这个回忆录时,问师父这个兴亡录手稿在不在了,师父说都给打扫房间的居士给当废纸卖了。我问师父心疼不,师父说啥子心疼,稿子也有兴亡啊。
我把我记得的一个稿子复述下:
一个朝代濒临灭亡、大厦将倾的时候,朝臣们中的有识之士会敏锐的觉察到的,只不过不能准确的预知哪一天而已。即使是草野百姓,有些人也会隐约知觉。
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北京城中百姓都在忙着过年。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却一筹莫展,正在为内外交困而焦头烂额。崇祯也想不到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过年了。
由于连年征战弄的民穷财尽,筹措军饷成了此时明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崇祯决心过一个勤俭节约的年。因此,他除了继续坚持早先宣布过的减膳、撤乐之外,又宣布一律撤掉金银器皿,改用铜锡木器,带头节约。他要求大臣们也贯彻这个勤俭治国的理念,并且郑重的向礼部发去一道谕旨,申明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同时做出了具体的指示。
臣子们大发牢骚:“黄钟大吕,清庙明堂之器,文质彬彬,斯为美矣!僿极则鬼,君子病之。今以玉食万方之王,而降为污尊坏饮之事,是貉道也,何以能久?”人们从皇上的谕旨中没有看到希望,反而预感到某种不祥之兆。
正月初一,北京城内刮了一场大风,飞沙蔽日,咫尺不见人。很多官员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并进行了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风从乾(西北方向)起,主暴兵破城,臣民无福”。


这一天的早朝,皇帝一大早就来到了皇极殿,上朝钟声早已响过,却不见一人来上朝。崇祯下令再次鸣钟,不许停歇。在皇上天颜注视下,群臣惶恐,不敢过中门,文臣直入武班,武臣直入文班。人们也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计六奇《明季北略》中说:“不出百日,上手撞钟,百官无一至者,兆见于此也!”
退朝后,崇祯皇帝对于正月初一这种喜庆日子竟然出现异样气象,十分担忧,只能乞灵于天,请道士为他请仙扶乩。
他沐浴焚香后,拜天默祷:“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
通过道士之手传达的“真仙”乩语如此写道:
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
八方七处乱,十灶九无烟。
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
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师父的那个稿子大意如此,其他稿件我都没有去看。
在扶乩中,道家的仪轨最为严密威仪,东晋时候的道士魏华存为扶乩规定了严格的流程和仪式,所以扶乩既是民间的更是道家的,因为在民间和道家最为流行。从明末开始,扶乩对我国佛教的发展开始产生重大影响。清朝中叶一直到民国各地纷纷设立乩坛。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清朝按察使宋蒙泉说:某公在明朝时做谏官,曾经举行“扶乩”向神仙求问自己的寿命,神仙判断他当死于某年某月某日。某公计算日期,已经不远了,因此常郁郁不乐。可是,到了他当死的那个日子,却安然无恙。后来进入清朝,官至九卿。一次遇上同僚家举行“扶乩”,当年在明朝告诉他寿数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下来。他乘此机遇,叩问当年判断没有应验的原因。神仙给他的判语说:“你不去死,我有什么办法?”某公仰首沉思,恍然大悟,急命备车告退。原来,神仙所判的某公死期是甲申年三月十九日,这天正是明朝覆亡之日,崇祯皇帝自缢煤山,理应明朝百官从主赴难的日子,某公没赴难才存活下来。
1945年夏初,重庆成立了国际宗教研究会,发起人为了撰写宣言,便组织扶乩,请济公降临乩坛为研究会题写宣言,曾经出任中国驻印度等国外交使节、信奉基督教的卢春芳先生,亲眼目睹并记录下济公降临乩坛题写的乩文,济公以“锺灵毓秀”为韵,题写了中英文对照的《国际宗教研究会宣言》 ,宣言内容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卢作为一个基督徒绝对不希望扶乩能如此神验,但是事实如此,也只好照实记录。


扶乩在唐时传入日本,由日本传入荷兰,再传入欧美各国,在日本叫做“灵子术”,西方称扶乩的板为“维吉板”,研究扶乩的组织叫“灵学会”,组织扶乩和与神交流的人称““灵媒”。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生前笃信扶乩,有一次乩盘上写出了许多古代希伯来文,当时在场的人都不认识;达尔文的哥哥伊拉斯马斯·达尔文坚信扶乩,经常在自己家里组织扶乩会,达尔文的好朋友、著名生物学家《天演论》作者赫胥黎对扶乩虽然持怀疑态度,但经常参加扶乩会,而达尔文的另一位好友、著名科学家华莱士却是扶乩的坚决拥护者。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