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武当紫霞门武术第四代掌门人王海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4-04-27 15:51:01 浏览次数:160
 

昔日游到武当山,气宇轩昂震人心。

三教殿前行拜礼,金顶堂中拜上仙。

自古成仙多磨难,行善得道列仙班。

世间凡人无仙骨,常练拳法赛神仙!

武当紫霞门武术第四代掌门人王海师傅认为,天下武术源华夏,登峰造极属武当,他现为: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生于绥化,道士身份,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武术五段、武道黑带八段,武术一级裁判员、二级教练员,兼任国际武道联盟总部太极养生协会副会长,绥化市武术运动联合会副主席兼洪式太极拳协会会长,他为中华武术的弘扬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认为中国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华,武当派功夫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武当派紫霞门,因紫霞真人赵子文道长苦心研究历代武当派宗师及各支派功法创立而得的名。

武当派紫霞门拳法,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套路(24个种类27个功法),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紫霞门功法是武当派后起之秀,在众多的武当宗门支派中,脱颖而出,威震四方。

紫霞真人功法短小精悍、相得益彰、内容丰富且融为一体,是他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是武士和道士修为方法的有机结晶,既具有深厚的武当功法底蕴,又含有精湛的康养技能。因而,深受习练者喜爱。

紫霞真人拳法问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近百年功法,在绥化传承五十余年,传人代代辈出脉络清晰,习练人群及影响力较大。

中国养正武道创始人、武当派紫霞门第二代掌门人丛宝义大师,于1973年秋把紫霞真人武当拳法引进绥化,并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于八十年代初(1981年)在绥化上创办了第一个“武馆”,大力弘扬武当派紫霞门功法。丛宝义名声鹊起,慕名前来拜师习武的络绎不绝,可谓桃李满天下。得意弟子三十余人。他两次赴武当山拜见师叔高福臣(紫霞真人师兄弟)打听师傅踪迹无果,经高福臣道长主持下,于2005年获得了武当武术传人法相。他在众位弟子们支持下于2007年编撰《中国养正武道》,后被誉为“中国养正武道”创始人。2010年6月18日把掌门人禅让给第三弟子王宪昌,从此不再收徒授拳。自担任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后,偶尔巡走各晨、晚习练点辅导徒子徒孙。

“武术狂人”、武当派紫霞门第三代掌门人王宪昌大师,弘法利生,培育出第四代核心传人王海道长。2012年王宪昌成立了县级“绥化市武当拳法研究会”(隶属绥化市武术协会),2015年成立了市级“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发扬光大了武当拳法,并于2018年9月18日编制出《武当紫霞派传承表》。2023年3月19日把掌门人禅让给王海,于2023年6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现在第四代掌门人王海领引下,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深入广场,广泛传播传授武当派紫霞门功法,不辱使命亲率众多弟子们,投入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伟大的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武当拳法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培育出第五代正宗传人1名、第五代传人19人,第六代传人17人,第七代传人2人,习练爱好者500多人。

王海师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紫霞真人拳法问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1927或1928年),近百年功法,在绥化传承五十余年(1973年秋由紫霞真人关门弟子丛宝义引进到绥化即北林区,在自己弟子中传授传播),传人代代辈出脉络清晰(历经三代掌门人,丛宝义-王宪昌-王海,培养出第七代传人),习练人群及影响力较大:丛宝义被誉为“中国养正武道”创始人,德艺双馨;王宪昌武艺高强威震六河九岸寒地黑土,人称绰号“武术狂人”;王海(又称王三海道长)2018年参加东北3个省级武术(太极)大赛,一战成名荣获5个第一,是一位集“武、道、易、医”一身的著名武术家。

三海师傅传承加以创新的,武当派紫霞门拳法,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套路(27个功法),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功法短小精悍、相得益彰、内容丰富且融为一体,适合每个年龄段人习练;具有康复疗养功能,譬如武当八段锦享誉“百药之王·千年功法”,武当球功法习练后百益无一害有助于恢复体能,武当太极拳、养生桩功有助于调息养性消除烦躁焦虑、抑郁自闭。

王海师傅将武当紫霞门武术发扬光大

王海师傅认为,紫霞门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内涵丰富外延深厚,对人们实现健身强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武当派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武术屹立世界的源泉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伟大实践活动和构建和谐社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传播传承价值极高,是习练者强身健体的精神食粮、提升技击水平的不竭动力。

王海师傅现任第四代掌门人、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培育出第五代正宗传人1名、第五代传人19人,第六代传人17人,第七代传人2人,习练爱好者500多人,王海师傅还曾担任“武当派紫霞门前世今生”课题组主要成员,于2023年5月13日完成了《关于武当派紫霞门功法传承与传播的调查报告》,与师傅王宪昌、师爷丛宝义研究确定了武当派紫霞门拳法发源和拳理及传承谱系。在其多年的影响和努力下将武当紫霞门武术发扬光大。

纵观世界文明史,唯有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王海师傅认为,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武术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武术文化及“尚武精神”,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了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

他说到: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载,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到明弘治年间,武当山紫霄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综合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和华佗的气功五禽戏,创立了武当山道士世代相传的一种独特拳术,亦称内家拳,流传甚广。又经过几代武术宗师们苦心钻研,终于创立了武当山特有的、内容丰富,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的拳法--武当武术。从此,山以武显,武附山名。武当武术也逐渐走出深山逐渐被世人所知、传承,加之武当山人才辈出支派林立(比如太极、形意和八卦等拳种,同时又衍生出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功法),武当武术驰名中华大地,慕名而来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

武当武术,经历代宗师们积累和发展,现已形成拳种较多(武当、太极、形意、八卦)、拳械别类齐全(归纳为拳法类、器械类、功法类、暗器类等),门派繁多的一个庞大的武术宗派,武当武术注重内功的修炼,兼顾防守防御性,属于内家拳。是武当地域拳种的一个群称、地标品牌。

2007年6月5日,武当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Ⅵ-8。为武当派武术清本正源,提供了发源和拳理。

武当派武术代表性功法

(1)武当八卦掌

武当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后世传习者多以转掌的走圈似循八个方位的连线。武当八卦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圆走圈为基本运动形式。走转的足迹路线分为走阴阳鱼、走八卦图、走九宫等,它充分发挥掌的优势,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拔掳之巧,形成了该掌系手法几乎全是掌法的特点。八卦掌不仅是一门技击术,也是一门健身术。

(3)武当剑

武当剑,乃武当门派嫡传之武当山护山剑。武当剑有单剑、对剑和散剑等。其用法是由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洗、压、截、劈十三势应用变化而成。武当剑讲究太极腰八卦步,有天地人三盘姿势和动作。剑法体用结合,姿势优美明快,以洗练取胜。武当剑击刺翻飞、夭矫活泼、剑无成法,因敌变幻,虚实互用,端倪莫测。

显而易见,武当派功法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派武术遵循“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武当道家思想。

二、武当派支派宗门发展现状

武当派武术,原藏于道观,后由于历史原因,散落在民间各地,各个流派均有传承,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后,形成了各具代表性的支派宗门。

(一)武当流派发展现状

解放前,武当武术主要在道教内部流传,武当山武术流派,不断吸收民间武术文化后,随着道长们弘法利生流入民间,形成了武当派支派或宗门。

解放后,因逢“文革”特殊历史时期,武当山道士们被迫还俗,仅有几位道长坚守祖庭,因此武当武术全部流向了民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武当山道教文化复兴起来了,随之武当山武术文化也被地方政府重视起来了!在朱诚德、郭高一、赵剑英等老一辈武术家牵头下,掀起了武当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高潮,武当流派纷纷认祖归宗,武当武术得以在武当山繁荣发展。

21世纪初,武当武术掌门人钟云龙道长,游历遍访内家名师,将散落民间的武当武术收集整理,基本完善了武当武术的支派体系,同时,广收门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武当传人,其中,以袁师懋、陈师行、陈师宇等弟子最为出众,相继在武当山开办武馆,不但招收国内学员,而且也接收世界各地外国友人,武当武术走出山门走出了国门。

1、玄武派

(1)宗派由来

玄武派,是武当山的本山派系,武当山的主神是玄武神,玄武派由此而生。武当山原名太和山,参上山,为火山,玄武神为水神,唯水能克火,此山有“非真武而不足当之”之意,故改名“武当山”。随着玄武神的显赫,武当山的知名度也就越来越大,而后便成玄武神的代名,甚至取代了玄武神的知名度,为此,在“玄武派”传至第十二代时武当山又诞生了“武当派”,此时武当山多数道士都皈依于“武当派”,“玄武派”从此断传。之后,武当山高道倍出,又出现了如:“武当清微派”、“新武当派”、“武当榔梅派”、“武当三丰派”、“武当龙门派”等十几个派系。

宗教政策落实到位后,武当武术各派也恢复了传承,为了使武当各派能在武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也是便于武当道教协会的统一管理,于一九八九年九月九日,武当道教协会研究决定,恢复“武当玄武派”,当时宗派排辈的方法是,武当玄武派承接原第十二代,继第十三代为承接的第一代,续承武当玄武派的第一代人为玄武派第十三代弟子,第二代(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一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为第二代)为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再后五年一代排列,由武当道教协会统一收徒。并把原有二十字宗谱,又续四十字,同时在太和、紫宵二宫举行了传派仪式。

(2)字辈排行

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存,

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

武当兴法派,惟仙尊之宗,

大岳气自然,五龙呈祥烟,

玉虚宏图展,三丰丹技传,

南岩捧圣真,紫霄永吉昌。

(3)传承谱系

传承:(断代前的玄武派祖师到十三代传承暂时未完成校对)…13代王通圣(王光德)------14代游玄德------15代田理阳,朱理明,袁理敏,田理芳,陈理胜,周理参,王理平,王理生等等。

田理阳传--------16代清风,明月(覃青林),苍松,玉竹 ,虚谷(钱聪),寒峰,萧剑,刘松等等。

袁理敏传--------16代张微海,袁微鑫,熊微正等等 。

王理生传--------16代无名等等。

传承:(断代前的玄武派祖师到十三代传承暂时未完成校对)…13代王通圣(王光德)------14代许玄神------15代姬理睿,许理未

传承:(断代前的玄武派祖师到十三代传承暂时未完成校对)…13代刘通理(刘文国)------14代冯玄朴、黄玄明、胡玄学------15代严理正、朱理睿、袁理敏、冯理琛、孙理薇(坤)、王理忠等等......

即,冯玄朴、黄玄明、胡玄学、游玄德、许玄神、李在峰等为玄武派十四代传人;

姬理睿、许理未、田理阳、严理正、朱理睿、袁理敏、冯理琛、孙理薇、王理忠、朱理明、袁理敏、田理芳、陈理胜、周理参、王理平、王理生等为武当玄武派十五代传人;

清风、明月、虚谷、刘松、玉竹、苍松、寒峰、箫剑等为武当玄武派十六代传人;

希真、希武、希宝、希剑、希锋、希灵、希铭等为武当玄武派十七代传人。

(4)主要功法

①朴真拳

朴真拳,以内劲为基础,以混元平衡为原则,以心意(神意)为根本,以自然为归依,以(头顶太极阴阳、脚踏禅武步眼、手舞咏春妙招、身披意拳发力、现代搏击意识)为形式,以圆融为特征,以实效为检验的内家功夫拳。

该拳,是真正高深的内家功夫。字面“朴真”二字,主要寓意是“恢复”内家拳“以功化拳、以拳练功、拳功一体”的修炼内涵和“借拳修道、由拳入道、拳道合一”的原始本质、返朴归真。

②八卦掌

包含:形意八卦,龙形八卦,阴阳八卦,八卦转掌,穿桩,八卦剑,穿花,穿九宫。

③形意拳

包含:五行拳,十二形,龙虎大连环,五行对练。

④太极拳

包含:武当太极十三式,十八式,三十六式,六十四式,五行六合功。

⑤太乙

包含:太乙五行拳、太乙逍遥掌、太乙绵掌,武当玄功、乾坤掌。

⑥养生功法

包含:五行养生功,八段锦,六字诀。

⑦器械

包含:八卦刀,黑虎刀,乌龙枪,玄武棍,丹剑,行剑,八卦剑等。

2、三丰派

三丰派,也是武当山山本派系。杰出代表人物,第十五代掌门人钟云龙道长。他于一九八七年随师(武当山道教功夫总教练郭高一道长),应山西神林武馆之邀开始授徒,他于一九八九年接任武当山道教功夫总教练一职,同时创办了“武当山道教协会道教武馆”,至今慕名前来学习者络绎不绝。钟道长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开班授课所接触学生无以数记,但道长收徒严谨,至今弟子不足百人,正式皈依弟子都有姓氏道名和俗名(若没注姓氏和俗名的是失联者):

(1)第一代亲传弟子:

高师正、袁师懋、蒋师慧、陈师根、黄师清、尹师静、汤师道、石师成、钟师浩、张师瀚、钟师琼、陈师宇、钟师泽、明师沛、师德、陈师行等十六名。

(2)第二代亲传弟子:

求师道(求伯君)、张师德(张日新)、袁师通(袁康就)、师玄(黄玄一)、明师静(明道强)、黄师真(黄兹霸)、明师常(明平松)、谈师守(谈际富)、卢师太(卢星平)、蒋师清(蒋 飞)、王师一(王志强)、肖师阳(肖龙有)、黄师来(黄传波)、钟师复(钟真亮)、朱师本(朱铭)、许师合(许本礼)、田师教(田生锋)、张师永(张晓君)、袁师圆(袁仁溪)、李师明(李军江)、郑师至(郑浩泽)、张师理(张 旋)、秦师宗(秦锐子)等23名。

(3)第三代亲传弟子:

陈师诚(陈岳贞)、师信、陈师崇(陈凌)、师高、徐师嗣(徐道明)、张师法(张康)、阮师兴(阮志勇)、师世、石师景(石建国)、姜师荣(姜殿龙)、李师惟(李相荣)、高师懋(高洁)、陈师希(陈长虎)、明师微(明平城)、杨师衍(杨丽君)、张师自(张珊)、顾师宁(顾世毅)、廖师住(廖新君)、李师修(李尧方)、郑师正(郑巨华)、李师仁(李丕感)、包师义(包晓峰)、胡师超(胡万友)、黄师生(黄宝元)、张师永(张鹏达)、林师会(林俊)、高师登(高云)、金师大(金永乐)、袁师秒(袁修堂)等二十九名。

其中,袁师懋、陈师行、陈师宇等三位弟子贡献突出:陈师行道长19岁下山,在武汉、上海等地传播武当太极拳,并以武当轻功驰名海内外,对整个武当武术对外的推广与宣传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袁师懋2004年创办了“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让武当三丰派武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人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和力量;2007年,就在陈师宇道长的武当功夫馆建立不久,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戴乾宇(来自山城重庆)孤身寻访来到了武当,得到陈师宇道长真传后,于次年下山回到家乡重庆,将武当太极拳推广到重庆市各大健身俱乐部,影响力日趋扩大,戴乾宇(号 云道)已然成为重庆三丰派代表性传人。

3、榔梅派

明永乐年初,张三丰祖师嫡传弟子——孙碧云,习有祖师“炉外丹”即天元大丹,融太极、长拳十三式,演五行相生之八卦……,后创立“榔梅派”, 系武当山本山派。

(1)八门金锁拳

为继承道业,祖师孙碧云开户渡众,并传丹士数人。明末,有六儒生同求遭于太和山,紫竹林处遇丹士。经苦苦拜求,方破戒收纳入室,此尽是后世“六家意”之来由。柯、韩、董、赵、薛、宗六儒士,在太和山紫竹林,日拳夜炼。仰飞禽之身,吸走兽之形,会意于鱼龙之变幻……,后建“鱼门六家意”拳。鱼门六家意,又参老少二坤道十二女型,合为“八门金锁拳”。

(2)榔梅鱼门拳

柔软而缠化,吞吐而崩弹。有鱼争龙风之态,虚灵而玄妙……。鱼门拳开爻走卦,行圈围弧,不失道家之度。演练时,舒坦流畅,气调筋养。至今保留的“明掌”、“绵掌”、“七星手”、“下西川”、“八法”、“绵掌套八法”、“浪步游场”,以及“无极图”、“八珍图”、“六合图”、“大步图”等均系鱼门拳源一脉。

(3)榔梅功

除秘而少传的“炉外丹”之外,有内炼动功,即:在十段锦之基上演变而成的“八元一气”功,在祖师“勒阳关”之基上,为助药皈炉而演变的“阴阳二气功”等。

明灭清王朝建立后,六儒士下山隐名,流迹湖北咸宁、武昌山坡、葛店一带,以教书渡计。道光年间,由柯姓为代表,嫡传咸宁好汉彭贻条;由赵姓为代表,嫡传武昌儒士赵凡清;彭后嫡传葛店(今湖北鄂州市)武术大师陈光洲;赵后嫡传山坡武术大师胡连……至此,榔梅鱼人,代有传人。

三海师傅认为,武当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武当派紫霞门拳法是武当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百年历史近五十余年传承传播,培育培养出的七代传人,如数家宝。

为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丰富寒地黑土文化内涵,培植北林区武术人的传承底蕴,他建议如下:

一是设立武当派紫霞门拳法建设促进会,聘请武当武术大师、专家教授等顶尖人才,开发好武当派紫霞门拳理、拳法,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二是积极协调《绥化市地方武术志》编撰委员会,把2021年至2023年的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工作成果纳入《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志》,并及时纳入了《绥化市地方武术志》(《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分卷》部分),从史志高度出发为北林武术人给与充分肯定;

三是充分利用疫情三年期间开辟的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开设网上培训班广泛传播传授武当拳法;

四是深入社区设立武当拳法辅导站,把武当拳法融入社区文化之中,为全民健身提供健身项目;

五是要抢抓重大节日义务传授武当拳法,譬如,充分利用“3•5雷锋日”、“6•10”纪念毛泽东主席题词周庆活动氛围,开展义务传授月活动,为推动市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