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吴殿钊(東錦)老师:大病在于地,中病在于宅,小病在于人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4-08-07 10:29:05 浏览次数:68
 

吴殿钊老师作为新时代的中华著名易医学家,研究易学、中医学、风水几十余年,有很大的成就,他虽学有大成却永不止步,经常和同仁交流、探讨、学习,力求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实践上效果显著,他是当之无愧的易医大家。

吴老师认为:大病在于地,中病在于宅,小病在于人。

大病改地,非一般个人而能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不养人时只能易地而居。

中病改宅,上医治病于未发,良医治病于之始,普医妙手而回春,庸医延误病情于良机。宅之病分宅内宅外,结构不合理而已。

阴阳在天地间,无处不在。尤不可欲其偏阴偏阳,则不得中和之气。

然一动一静互相循环,山亦有动极而静,水亦有静极而动,不可执一而论,又在人融化之为妙也。

动静互相循环,山要静中有动,水要动中有静,能结地是因为地理变通之妙。不可执一而论,靠人去理会。

聚散

其次莫若观聚散。聚散者,言乎其大势也。夫山川融结自有天造地设,障空补缺,不陷不跌。故小聚则地小成,大聚则地大成,散而不聚,不可以言地矣。

大势者,主客左右及随从,水口之类。障空补缺,不陷不跌。大势之聚而山川融结者也。小聚小成形局之小者。大聚大成形局之大者。大小虽殊,而天造地设则一故。皆可以为地也。反是利散而不聚矣。

何谓聚?山之所交,水之所会,风气之常藏也。何谓散?山之所去,水之所难,风气之所散也。

众山交锁,众水交会,则有山以障风,有水以界脉,而地气畜聚。故曰:隈藏众山走鼠而不交。众水分流而不会。则无山以障风,无水以界脉。而地气泄散。故曰:绕染以择地者,必原其脉络之所。从来看其形,势之所止,聚有水以界之,无风以散之。止方为大势之聚,而风气隈藏之地也。

今之言地理,往往多论地形之巧拙,而不明聚散。大势若聚,则奇形怪穴而愈眞正。大势若散,则巧穴天然而反虚假。历观古人之葬,大抵穴多巧怪,非好怪也。不由得山水之正,则怪穴所为常也。今人于大聚之中,或乃拘于形穴而不葬者陋矣。

寻龙点穴,不过阴阳动静。山水交会以尽其微妙。问有龙穴融结,偶合物形。因以名元野俗专以人物之类取象。地形而较美恶不明。大势必聚散。宜其以假为真,以恶为美。陋是不可取的。

然有大势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大势之聚散见乎远,穴中之聚散见乎近,是二者有相须之道焉。

有大势的聚散,也有主穴中的聚散。在结穴之处必有真砂真水。以有真气方谓之聚,无止则气散而不聚。何谓真砂蝉翼牛角?蝉翼砂所以蔽于穴后。乳穴必有牛角砂合于穴下口。何谓真水,穴的左右必有若明若暗两水夹送。上分下合,则阴阳交济。而脉之来无不真正,无不明止,穴中之聚者。水之无分无合。或有分无合,则为雌雄失经。而脉之来不真正不明,止穴中之散者。大势若聚,则穴中必聚。大势若散,则穴中必散。未有龙而无穴者,亦未有穴而无龙者。止二者所以相须而为用者也。

向背

其次莫若审向背。向背者,言乎其性情也。夫地理之与人事不远,人之性情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与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厌弃不顾之状。虽或暂焉矫饰,而眞态自然不可掩也。

向山之拱揖也,背山之走鼠也,山之性情隐于形体之中。看其形体向背,则性情可知。周旋相与则知人有向我之情,厌弃不顾则知人有背我之意。虽暂时有矫饰,不过是外貌的虚假。眞态岂是外貌能掩饰的。超级聚能开脉桩:真正的道家桩功,不需要苦站,一样有惊人的效果!

地理亦然。故观地者必观其情之向背。向者不难见,凡相对如君臣,相待如宾主,相亲相爱如兄弟骨肉,此皆向之情也。背者亦?难见,凡相视如仇敌,相抛如路人,相忌如嫉寃逆寇,此皆背之情也。

地理与人事同

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性情者得其眞,向背之理明而吉凶祸福之机灼然。故尝谓地理之要,不过山水向背而已矣。

观山水之背向,不可只看形貌,而要察其性情,则向者不会误以为背。背者不会误以为向。向则吉而福,背则凶而祸。所以看地要以向来讲地之美恶。

吴殿钊(東錦)老师,传统中医世家吴氏中医经脉循环术传承继承者、中国中医高级康复师、康复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慢病快治中心”、“慢病康复中心”项目组专家委员、道医祝由术传承继承者、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评审委员、中华周易著名易医学家、预测学家、原沈阳华佗中医学校名誉校长、易林美錦健康管理咨询私人定制创始人、盛霖泽溪健康养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终身导师,当代国学名家。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