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13351278083
在线咨询
2870549916
"码"上关注
华夏知名大师公众平台
华夏知名大师
中国
王三海馆长与太极拳的缘分,宛如命中注定的邂逅,早在多年前便已悄然展开。自幼对武术怀揣着浓厚兴趣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洪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瞬间便被这两种拳术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刚柔相济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从此,他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武术修行之路,这一路一走,便是数十个春秋。
技艺精湛,传承有道。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勤奋练习,王三海馆长在洪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领域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艺。他对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了如指掌,不仅深谙其外在的动作规范,更对其中所蕴含的太极哲理、阴阳变化有着深刻的领悟。在他的演练下,太极拳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动静开合之间,尽显太极神韵。
然而,王三海馆长并未仅仅满足于自身技艺的提升,他深知传承的重要性。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传承武术的使命感,他积极投身于太极拳的教学工作,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给每一位前来武馆学习的学员。无论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在王馆长的悉心指导下,都能在太极拳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进步方向。他以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将复杂的太极拳理和动作拆解开来,让学员们能够轻松理解并逐步掌握,使得太极拳在绥化这片土地上得以广泛传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太极拳传人。
武馆的发展与壮大。绥化洪式太极拳陈式武馆在王三海馆长的精心经营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蓬勃发展历程。起初,武馆只是一个小小的练习场所,学员寥寥无几。但王馆长凭借着对太极拳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拓展武馆的规模和影响力。
他注重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为学员们提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练习环境。同时,他还积极邀请业内知名的武术大师来馆授课、交流,拓宽学员们的视野,提升武馆的教学水平。在他的努力下,武馆逐渐声名远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学习。如今,绥化洪式太极拳陈式武馆已成为当地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武术培训机构,为推动太极拳在绥化地区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赛事佳绩与荣誉光环。王三海馆长不仅在教学和传承方面成绩斐然,在各类太极拳赛事中同样表现出色,为绥化武术界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他多次代表绥化地区参加省内外的太极拳比赛,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在赛场上屡获佳绩。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王馆长都能带领团队脱颖而出,斩获众多奖项,其中包括金牌、银牌、铜牌等多个重要奖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次刻苦训练的汗水结晶,也是他对太极拳技艺精益求精的最好证明。
他的出色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让绥化洪式太极拳陈式武馆在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他的带领下,武馆学员们也纷纷以他为榜样,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在赛场上展现绥化太极拳的风采,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弘扬太极文化,贡献社会。除了在武术技艺传承和赛事方面的贡献外,王三海馆长还积极致力于弘扬太极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太极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
他经常组织武馆学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社区、学校、公园等地进行太极拳表演和教学推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太极拳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他还积极与其他地区的武术团体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太极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
在社会层面,王三海馆长所倡导的太极拳运动,也为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具有调节身心、增强体质等诸多益处。在王馆长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太极拳的练习队伍中来,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了身体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三海馆长认为:诗有品,书亦有品,古人尝品之而著为文章,拳可无品乎?拳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蕴含的哲理与韵味,丝毫不逊色于诗文书画。故而,因仿司空表圣诗品体例,戏成陈式太极拳品。要知拳品之高低,实以人品为准绳,盖因拳术之道,不仅在于技艺之精湛,更在于习拳者心境与品德之涵养。
(一)端严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庭院那古朴的石板路上,宛如为这一方小天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幕,我便开启了每日雷打不动的太极拳练习之旅。太极拳,虽位列传统运动项目之林,然其理精法密,恰似一座蕴含无尽智慧的宝库,拥有着完美无瑕的艺术形式,更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绝佳适宜方法。
学者在锻炼过程中,当以从严从难之态度,如探险家探寻宝藏般,细细找寻其中的规律。而这其中,首先需秉持端严之要旨。拳虽在常人眼中或为小技,然其却有着强身健体之妙效。于练习之时,眼之所视、身之姿态、步之移动、手之运化,皆需严守规矩,不得有丝毫差池。动静之间、开合之际、刚柔之变、曲直之化,皆要遵循其内在之理。需做到中正安舒,宛如那屹立于天地间的苍松,不偏不倚,稳稳当当。公转与自传相辅相成,恰似日月星辰之运行,阴阳互变,螺旋协调,完美呈现出对立统一之妙境。
(二)圆和
随着一招一式的缓缓展开,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水之中,逐渐放松了身体,不再受那拘谨之感的束缚,而是从端严的状态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种境界 —— 圆转和谐。
太极运动,其精髓不离方圆之道。上下相随,如影随形,而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那如丝般缠绕的螺旋之力。弧线的巧妙转换,使得内外之气得以循环不息;虚实的灵活互换,如同奇正之变,随机而权变;千变万化之中,重心却始终稳稳当当,无有偏移。当心意与身形能够完美契合之时,庶几可近那太极圆和之妙境矣。
(三)轻灵
轻灵,乃是圆和境界所绽放出的美妙效果。此刻的我,仿佛化身为一只轻盈无比的燕子,在春日的微风中翩翩起舞,又似一只点水的蜻蜓,于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轻轻掠过。
动作之速,并非那种仓促剽迫之感,而是恰到好处的灵动;动作之迟,亦不停留拖沓,宛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其姿态之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圆转如意之间,自有那微妙的权衡之道。能达圆融之境,则身形轻盈;能臻和谐之态,则动作灵秀。恰似那回风燕子,轻盈地穿梭于风中;又如那点水蜻蜓,点水之后旋即飞起,将往复还之间,寓送于迎之妙,尽显其中。
(四)沉着
虽说动作呈现出轻灵之态,但我心中深知沉着的重要性,犹如航海之舟需有沉稳的舵手一般。
拳法以顶劲稳稳领起,恰似那高挂于天空的旗帜,引领着全身的动向;重心则随遇而平衡,无论身处何种情境,皆能稳如泰山。眼法需专注地注视目标,于那动如脱兔的招式变换之中,仍能保持一份动中之静,宛如那静谧的深潭,虽表面偶有涟漪,但其底却深邃宁静。车轮飞转之时,中不离轴,此轴便是那沉着之根基;沉着与轻灵二者相辅相成,以刚济柔,刚劲并非一味地强硬顶撞,柔劲亦非软弱可欺而随意丢弃。重心的旋沉之妙,需于裆膝之中细细求索。恰似那乘风破浪的万吨之舟,全凭舵手的精湛操控,方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由航行,操纵自如。
(五)雄浑
沉着,体现于内劲的沉稳深厚;雄浑,则彰显于气势的磅礴壮阔,二者实乃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当演练之时,仿若山崩海啸之威势扑面而来,又如那虎视鹰瞵般的凌厉目光震慑人心。狂飙千里,似那狂风席卷大地,雷霆万钧,如那万钧雷霆炸响于天际。以此壮我声势,令对手望而生畏;然此并非矫揉造作之举,其中蕴含的乃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力。行健不息,如同那永不停歇的江河之水,中气愈发纯粹;威而不猛,恰似那巍峨的高山,虽有威严却不令人感到压迫,此乃谓之雄浑之境。
(六)超逸
雄浑的磅礴力量虽让我心生自豪之感,但我并未因此而忘乎所以,始终铭记着那超逸的至高境界。
在练习过程中,当秉持谦虚谨慎之态度,不骄不躁,宛如那静谧山谷中的幽兰,散发着淡雅的芬芳。意能中和,恰似那调和五味的巧匠,将各种元素调配得恰到好处;形自超逸,如同那展翅高飞的仙鹤,姿态优雅,超凡脱俗。看那流水潺潺缓流,似在诉说着岁月的宁静;行云飘飘悠悠,仿佛在天空中绘制着梦幻的画卷;浅底鱼翔,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清澈的水底;微风柳摇,柳枝轻摆,似在舞动着春的旋律。如此这般,遂使观者见之,心中的矜躁之情皆消弭于无形。唯有历经那炉火纯青的百炼之功,方能达到此等超逸之境。
(七)缜密
超逸之境虽妙,但亦不可失了规矩,需过细揣摩,方能达到那缜密无缺的境界。
恰似那巧夺天工的天衣,虽由无数针线缝合而成,然却针线泯迹,浑然一体,毫无破绽;规矩之至,动必如式,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地遵循着既定的规范。螺旋万转之间,无往不利,仿佛那锐利的宝剑,无论面对何种阻碍,皆能披荆斩棘。一羽难加,足见其敏感度之高,细微之处皆能洞察;飞虫难落,尽显其变化之莫测,让人难以捉摸。收放无间,动静合一,于动静转换之间,毫无滞碍之感,如那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八)缠绵
缜密的动作让我深切感受到身心合一的美妙境界,进而调节自身,使之达到缠绵之态,始终保持着对立统一的法则。
恰似那源泉混混,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的泉水,汇聚成江河涛涛,奔腾不息;来脉既充,其流乃遥,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又如同春蚕吐丝,一丝一缕,绵绵不绝,直至茧成而巢,往复缠绵,旋转万遭,尽显其细腻与坚韧。动作之迟留,可让人细细赏会其中韵味;动作之迅疾,却又能展现高超之技艺。而这一切,皆源于法不离圆之理,若偏离此圆,旁求则皆为徒劳之举。
(九)精神
外体的运转,既已达到缜密而缠绵之境,那么精神的表现,亦应与之相匹配,做到严肃而活泼。
当习拳之技艺达到精湛之境时,自然能得拳之神髓。传神在目,目光之中,非喜非悲,却能传达出无尽的意蕴。犹如那骅骝嘶风,骏马奔腾之时,嘶鸣声中透露出的豪迈与不羁;又如那鹰隼出尘,展翅高飞之际,锐利的目光中蕴含着的果敢与犀利。又如伺鼠乌园,猫捉老鼠时的专注与机敏;跃水锦鳞,鱼儿跃出水面时的灵动与活力。花好初放,展现出的是那清新与娇艳;秋月常新,蕴含着的是那静谧与深邃。形身潇洒,仿佛那不羁的仙人,永葆青春之态,不受岁月之侵蚀。
(十)含蓄
精神若过分外露,实则亦是一种弊病,故而还应追求含蓄之境。
内劲充实于体内,宛如那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劲弩,然而外在却毫无矫饰之态,仿若那内敛的智者,深藏不露。千斤之弓,虽有千钧之力,然射出的却只是四两之矢;引而不发,恰似那蓄势待发的猎豹,虽未出击,但已跃如中的之势。山雨欲来,天空中已隐隐透出那压抑的氛围;好风将起,空气中已能感受到那即将吹拂的微风。譬彼兵法,守如处女,安静而沉稳,以待时机;一触即发,时机一到,便浅尝辄止,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力量,却又不显得过于张扬。
(十一)雍容
含蓄并非意味着拘谨,而是要展现出一种落落大方的气度,达到雍容之境。
仿若那身着轻裘缓带的雅士,有着叔子之风,风度翩翩,气质高雅。以暇御整,于从容不迫之中,掌控全局;起度雍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彰显出雍容华贵之感。号令万军,虽未真正身处沙场,但那气势却如旗帜鲜明的将军,威震四方。沧海旭日,那一轮红日从海平面缓缓升起,光芒万丈,照亮整个海面;泰山苍松,那挺拔的苍松屹立于泰山之巅,苍劲有力,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秋云舒卷,云朵在秋日的天空中自在地舒展开来,形态各异;春水溶溶,那清澈的春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疏密成文,恰似那天空中的河汉列星,排列有序,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十二)隽永
拳经细细揣摩,其中蕴含着诸多景致与情感,令人玩味无穷。拳中有景,于一招一式之间,仿佛能看到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景致;又似那良友优游,与友人相伴同行,其乐难名的温馨场景。景与情会,当那景致与情感相互交融之时,趣味无穷,如那烹制得恰到好处的鲜鲫,既腴且清,滋味鲜美;又如那淡妆西子,清新脱俗,出水芙蓉般的美丽动人。
(十三)自然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书谱》中的这一赞语,用来形容太极拳法,实乃再恰当不过。
在练习太极拳之时,需严守规矩,如那虔诚的信徒遵循教义一般,于潜移默化之中,心手两忘,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此时,运力仿若那技艺高超的大匠解牛疱丁,不着痕迹,纯以神行。妙造自然,这般境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功积累;自强不息,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须知洪式拳的这种 “创新”,实则是为了更好的 “守旧”。守的是太极拳本质之 “旧”,坚持的是祖宗传下来的太极拳之道之规的 “旧”。洪式拳所学习的,是符合太极之理法的拳架;所练习的,是处处体现太极拳武术属性又处处体现太极拳 “阴阳互济” 这一本质特征的拳法,这才是正确有效的练习方法,这练的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这些话谁都可以说 “自已教的练的就是”,但说到的却不尽然都能做到。然而洪公从拳理拳法到实践是真正做到了,这就是洪公对中国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最大贡献!
王三海洪式太极拳和推手班开课:重温洪均生先生谈拳要旨
在王三海老师精心筹备下,洪式太极拳和推手班正式开课!此次开课,意义非凡,不仅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深入学习的契机,更是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重温洪均生先生对于太极拳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洪均生先生在太极拳领域的造诣堪称深厚,其太极拳法乃是由陈氏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亲传。早年,洪先生有幸与恩师朝夕相伴,长达十五载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深得恩师的言传身教,从而对太极拳的堂奥精髓领悟至深。
洪先生讲解拳法别具一格,他不仅能够严守经典拳理,做到守经达权,而且还能巧妙地将拳法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初涉太极拳的新手,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听先生讲解,都仿佛置身于一座知识的宝库之中,先生总能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拳理阐述得清晰明了,让学者们听得明白,练得清楚。实践也充分证明,先生的这些经验之谈,无疑是练好太极拳的一条捷径之路。故而,现将当时请教洪先生的部分精彩谈话摘录于此,奉献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期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些许启发。
一、关于太极拳练习时的用力问题
笔者曾问道:“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内功拳,那太极拳练习时应用多大的力量最佳?”
洪先生微笑着解答道:“太极拳理精法密,实乃一种极科学而又极省力的拳术。陈鑫先生曾言:‘手足不用气何以运动?曰:手中之气,不过仅仅领住肩臂而已,不可过,过则不灵。’陈鑫先生所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啊。就我根据这几十年的锻炼经验来看,练太极拳不可用大力,同时也不可不用力。最好是能把自己胳膊运起,腿足抬起就行了。若是劲用多了,肢体就易变硬、不活,动作便会显得生硬呆滞;而劲要是用少了呢,手足又无法正常运转,整个拳架也就难以顺畅地施展出来。所以说,这其中的用力分寸,需要大家在不断练习中细细去体会把握。”
二、陈氏太极拳手足四梢运动的规律
笔者接着问:“洪先生,陈氏太极拳手足四梢运动有无规律?”
洪先生微微点头,详细阐述道:“陈氏太极拳四梢运动的规律那就是缠丝劲。这缠丝劲可分为顺缠丝和逆缠丝两种,而且每招每式都必须有这两种缠丝劲。缠丝劲的规律是这样的:顺缠是开劲,逆缠是合劲。
就上肢缠丝劲的方法而言:以手上翻、小指内钩、大指外碾为顺缠;手下翻、大指内裹、小指向外上挑为逆缠。在运动幅度方面,一般是手外开高不过眼,内收低不过脐,中不过心口。要是超过了这个范围,劲就容易丢失;要是达不到,又会出现劲顶的情况,影响拳术的顺畅施展。
再说说下肢缠丝劲,腿部的缠法是随着身法的旋转而同时变顺逆的。具体来讲就是:身法左转则左腿顺缠而右腿逆缠;身法右转则右腿顺缠而左腿逆缠,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规律。缠丝劲规律还有,顺缠应膝向上提,逆缠应膝向下垂。运动幅度一般为:膝胯只许一提一垂,不能双顺或双逆的变化,并且绝不许左右摇摆,这样才能保证下肢在运动过程中既符合拳理,又能保持稳定与灵活。”
三、如何才能练好大极拳
笔者又问道:“怎样才能练好大极拳?”
洪先生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个问题问得确实挺大的,如何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方方面面都可能制约着太极拳的进步。不过,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好三个方面,这样才能使拳技有所提高。
其一,是要明拳理。陈氏太极拳的精髓在于缠丝劲,它可是辩证中的统一,是在运动螺旋中产生阴阳转换的,进而形成了刚发柔化的奇妙效果。只有深刻理解了缠丝劲这一核心拳理,才能在练习过程中把握好拳术的关键要点。
其二,是要练功。外形运动同内在锻炼要保持一致,这就好比拧毛巾一样,要反复拧转,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经络畅通,最终达到中正安舒的状态。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让太极拳的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三,在推手运用时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避免双重,就是要做到左手实左足虚、右手实则右足虚,否则要是前手前足同实,那就会产生顶劲;反之,要是前手前足同虚,就会产生丢劲。避免双重的方法是:左上肢和右下肢或左下肢和右上肢交叉结合,这样方能利于旋转。另外呢,还要利用战略战术避实击虚法,当对方来力攻击我时,我应引化对方,使之重心暴露出来,同时利用借劲、截劲、崩炸等手法和下肢套衬等腿法发放对手,如此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太极拳的内劲运动方式
笔者进一步问道:“太极拳的内劲是如何运动的?”
洪先生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从我这几十年的锻炼体会来看,练太极拳必须有意念活动,但可绝不是社会上流传的意念打人或外气发人等等那些神乎其神的东西。太极拳的内劲运动其实就是掤劲,这掤劲又是运动走螺旋的,它是由几股劲组成的,是周身内外、左右、上下、斜正俱全的劲路。比如说下掤劲,此劲虽有向下的劲,同时又有向外和转上的惯性,它可不是一股劲,是几股劲共同作用的。
这内劲是由顺逆缠丝组成的。就上肢来说:逆缠是合劲,要以手领肘、以肘领肩;反之为顺缠开劲,也就是要松肩、沉肘、塌腕、手指上扬。再看下肢,顺缠是由足蹬力过膝上转到胯;逆缠是由落胯垂膝达足。身体,则时刻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可以。”
五、实战推手时化掉大力的方法
笔者最后问道:“实战推手时经常遇到对方力量很大,如何用小力化掉大力?”
洪先生目光深邃,认真解答道:“要想化掉来力,首先自己功底得纯正熟练,在此基础上要保持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听劲,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能掌握对方的动向。你想,对方的力气非常大,他作用到你身上后,你想解化确实是很困难的。那如何化掉大力呢?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就好比一列火车有百吨重,如果它停在一个道叉上,你想搬动道叉是不可能的,只有当这列火车开到道叉前但未压着道叉时,你把道叉往哪搬火车就往哪儿走。我讲的意思就是当你遇到力量大的对手时,应在他的力量作用在你身上之前牵动对方,予以引化,但不宜过早,早了对手易发现,应适到火候,做到直来横拨,横来捧压,使对方有力使用不上,这样就能达到引进落空之奇效。”
如今,在王三海老师的洪式太极拳和推手班中,我们重温这些宝贵的拳理知识,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太极拳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在习练中收获健康与智慧。
王三海馆长在绥化洪式太极拳陈式武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对当地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整个武术界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怀揣着对武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在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他的武馆成为了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向往的学习殿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太极拳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同时,他在弘扬太极文化、贡献社会方面的举措,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武术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王三海馆长将继续带领绥化洪式太极拳陈式武馆在太极拳传承、发展与弘扬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让太极文化在绥化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