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易学文章 > 正文

龙井刘福刚老师:慈悲无欲、智慧无恼

作者编辑: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2020-04-13 14:47:30 浏览次数:628
 

"慈"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动。中国现代语汇中的"慈善"概念,其涵义直接承袭了我国古代的"慈善"概念。据《汉语大词典》,"慈善"指的是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或'博爱'。"

龙井刘福刚老师:慈悲无欲、智慧无恼

关于做慈善的意义很多,今天就由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延边分院刘福刚院长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慈善是圆满慈悲心的修行

慈善和慈悲是相辅相成的。带着慈悲心去从事慈善,在做的过程中,就能使慈悲心得到成长。而在慈悲心具足力量之后,又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动力,推动我们进一步从事慈善,利益众生。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是带着慈悲心从事慈善,而是带着我执、贪著的心去做,即使做得再多,也很难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反而会增加我执烦恼,甚至人我是非。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第二,慈善可以破除悭贪

佛教认为,我们的心本来像虚空一样,只是因为狭隘的自我设定,才变得如此渺小。而在慈悲利他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跳出自我设定,消除自他对立,进而与众生融为一体,让心恢复虚空那样的本质。从另一方面来说,贪著是一切烦恼产生的根源,而在从事慈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舍弃财物来克服悭贪。当我们舍弃一分财物,也就克服了一分悭贪;当我们舍弃所有财物,也就克服了对财物的悭贪。此外,愿意用自己的时间、技术、能力来帮助他人,也是在舍弃对时间、技术、能力的贪著。总之,不论我们给予对方什么,都是在帮助自己破除悭贪,学会舍弃。

龙井刘福刚老师:慈悲无欲、智慧无恼

第三,慈善可以消除对立

佛教有句话,叫做"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今天这个世界,科技已经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让彼此交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人与人之间依然充满冷漠、隔阂、对立和仇恨。尤其是冷漠,远比以往任何时代更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觉,不在乎大众的感觉。在从事慈善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直接感受到众生的存在,体会到众生的苦乐。这样做的时候,内心就会从冷漠、隔阂的状态中走出来,对大众生起同情、包容和接纳。所以说,慈悲可以消除一切对立,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当我们和这个世界没有冷漠、隔阂、对立和仇恨时,人间就是和乐的净土了。

第四,慈善是福报的源泉

经常有人说,当你身体健康时,财富、事业、名誉、感情才是有意义的。其实,仅仅身体健康是不够的。那些被抑郁症折磨的人,那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人,即使有健康的身体,也无法享受人生乐趣。所以说,外在的一切利益,离不开心灵的提升和改善。在从事慈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一行为调动正向心理。当内心充满爱,充满慈悲,充满各种正向心理时,就能有效克服负面情绪,成为福报产生的源泉。在福报的基础上,再去修习智慧,证得空性,就能具备佛菩萨那样的无量功德。

龙井刘福刚老师:慈悲无欲、智慧无恼

刘福刚老师现任: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延边分院院长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终身荣誉会员

刘福刚老师,1982年起学习佛教文化,从事易经文化领域二十余年,专研易经文化、从事风水、预测、阴阳宅设计改造、公司店铺及个人起名等业务。

刘老师一直秉承善行天下,普渡信众的理念,经他调理的达官显贵,普通黎民不计其数,经他堪舆的企业及厂矿风水布局数以万计,刘老师受到客户的一直好评,可以说是客户的良师益友。刘老师一直以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客户走出困惑为宗旨,在弘扬易学文化的道路上他会一路前行。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