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易学文章 > 正文

高振轩道长:论道

作者编辑: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2020-09-24 14:29:01 浏览次数:729
 

在易道文化界有这样一位自幼就与易道文化结缘,他深悟易道学的奥秘并实践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他在易道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成就,他就是擅长天师符的易道旷世奇才——高振轩道长。

【世人对高振轩道长的赞誉】

全真金山、高公振轩、幼年奇遇、神灵点化、梦中得济、各地访真、

虚心好学、孝名远传、品德高尚、道义可赞、世无几人、诸多法脉、集于全身、不霸不傲、与世不争、虔诚修持、金丹戒生、爱徒如子、教育正直、一心弘扬、清净之首、仙真庇护、重任堪当、道众之兴、信士之福、祖庭增光、当代典范、众人楷模。

【高振轩道长诗词作品】

诗曰:

高山流水万重行

振兴九州清孽障

轩辕剑斩诸天魔

罡风吹过方寸台

正气常在自心存

不失道义除魑魅

恶度魍魉早回头

玄门——光明子

敬赠师叔

庚子辛巳癸酉

高振轩道长说:"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

例如,《后汉书》记明帝时皇家图书馆为"道家蓬莱山",蓬莱山是秦汉仙境三神山之一,显然表明道家与神仙家已融合一体。又记楚王英和桓帝好"黄老道",张角"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黄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则此话不通,则"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意思当是"信奉道教,创建太平道组织"。可见"道家"或"黄老道"均为道教的同义词。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黄老道"原来就是"道家"的别名,主题词"黄老"不过进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黄帝、老子之道。

"道教"一名,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用以专指道教,例如北魏寇谦之《老君音诵戒经》和南朝上清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所载"道教"皆是(《洞真太上太霄琅书》除卷一《琼文帝章》以外,余均出南朝时期)。此后便有用"道教"命名的文献如唐高宗时道士孟安排集《道教义枢》、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道教灵验记》问世。

由于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因此"道"便成为区分道教与非道教的标准,如《玄都律》说:"道士、女官皆不得使民私祠祀鬼神,杀猪羊,妖言惑语,此伪事,皆道之所禁。"此类例子尚夥。道教术语中,"道门"表示认同的本教,"道人"、"道士"、"道官"、"道民"等表示信道者的身份,"道馆"、"道观"、"道舍"、"道院"指道士居住的处所,"奉道"则讲行为的表现,……在道书中衍生出许多以"道"为主题的词汇。"道学"就是一例。

"道学"一词也是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道教典籍的。例如,成书于南朝齐梁间的道书《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说:"道学当以戒律为先,道家之宗尊焉。"书中三百大戒,每句都以"道学"起头。全真道的《中极戒》因仍《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题为《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学"都被删略了。

"道学"还用于书名,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成书于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间,其中"科曰:凡是道学,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无惑酒恶,求静念者。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门,是我真子。……""科曰:凡是道学,当知修身洁心,无犯禁忌。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种荤辛,名为恶菜。内外非法,不宜辄犯。……"云云,"道学"跟唐道士张万福编录的《三洞众戒文序》所说"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的"学道"意思相同。南朝陈马枢著《道学传》,为道教人物的专门传记。

正是由于在道教中使用"道学"一词,意思是"道教之学",因此约定俗成,被隋唐间人所沿用,尤其是唐代似乎还很流行。唐代编的《隋书·经籍志》言:"自黄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其人,师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道学"显然讲的是道家、道教之学,而非儒家之学。颜真卿撰《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说:"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此"道学"显然指道教之学。又如《唐会要》卷五十《观》载云:"天宝中,道士荆朏亦出道学,为时所尚。"此"道学"指官方所立崇玄学。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改天下崇玄学为通道学。"道学"与"通道学"同义。

宋代也有官方道学。据史载,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设"道学",明确其目的在"学道",至两年后方罢。宋徽宗赵佶将佛教纳入道教,道士仍称"道士",僧尼则称"德士"。道学也允许儒生、僧人加入,但对二者处置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作为儒生的宋瑀"愿换道学内舍生",宋徽宗赵佶除特给予他道学"志士"名号外,并许将来可参加殿试;而僧尼入道学,则须依道士法。

此"道学"性质与唐代"崇玄学"相同,这段史实班班可考,说明即使到宋代,"道学"也未成了理学的专有名词。

用"道学"来指谓理学,见于元末脱脱主编的《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所列人物有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另有《儒林传》。足见编者刻意把理学跟传统儒学区别开来。之所以用"道学"来指谓理学,大概是因为以上诸人也论"道"。如张载弟子范育在为张载《正蒙》所作序说:"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而其徒侈其说以为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谈,必取吾书为正。……"

所谓此"道"非彼"道",实指儒家之道,并且他们所谓"道"是经他们改造后的新儒家即理学之道。北宋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颇受道教思想影响,此为学界之共识;至于二程、张载虽明辟道、释二教,暗中却吸纳二教之精气神。二程、张载皆言"道德性命",然在《河南程氏遗书》中仍称被他们视为"异教"之一的道教为"道家"。他们的术语依然遵从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

故且不去推测是理学家剽窃了道教的"道学"专名,仅就证据而论,从南北朝到宋元,其间相距数百年,道教使用"道学"一词在前,"道学"指谓理学于后,当是不争的事实。再者,学术界约定俗成,已习惯称宋明理学为"理学"而不是"道学"。所以,用"道学"一词讲道家道教之学,并无不可。然而,必须不厌其烦地再一次指出:历史上道教使用"道学"一词的含义,并非学术界从外部研究道教意义上的"道教学",而是自内部"学道"之学。这同样是约定俗成的限制条件。

在东汉以后"道家"就是"道教"的同义词,只不过我们今日已约定俗成使用"道教"一词,便不必退回去再用"道家"以造成混乱。至于"道学",本来就是道教术语,其原义是"道教之学"。

【高振轩道长——简介】

高振轩道长号布衣山人,儿时随家中长辈信仰佛教,修佛期间得闻道教易经知识,后因梦中吕祖师指点寻山访道,因机缘巧合被千山王大真人收为徒,成为全真孙祖门下弟子并传易术。

16岁巧遇江苏游方先生瞎子张学习风水知识和盲派命理,17岁因家中锁事无奈出山济世度人,拜访师父东北华山派张真人学习道教知识和医理丹道,同年拜东北龙门派隐居高道刘明合为先生并得到其真传绝学。18岁己丑年正月初九夜间打坐偶得纯阳祖师指引,前往江西洞天福地龙虎山天师府传度并拜张天师后人为先生学习天师符法内秘,成为天师道弟子法名罗轩,19岁庚寅年赴苏州拜访南怀谨老师,经南老指点后开坛授徒济世救人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之上,被人赞为小神仙,庚寅年冬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勘舆风水从朋友处得知隐居此处一位高人,并连夜前往高人住处,第二天清晨才与高人会面,从高人口中得知他是混元派传人俗名叫孙连海法名复兴,在此隐居30年,经多次接触交往,孙师认为其人品德高尚,欲收为徒,经师与吾商量,同年九月初九在孙师家中拜师,见证人是师一好友风水大家德一先生。并于同年于辽南熊岳古城创立云峰草堂。壬辰年被聘为中华易经协会理事,二零一三年礼拜太上正宗,全真龙门二十一代上至下顺大师为先生,后又得吕祖在次指引前往武汉长春观参访学习道教科仪知识和韵学。后被多家企业和公司请去指点风水和文化交流,2014年在网上发表论文题目为中华文化与心灵慰藉在中国各大网站上发表和转发。

数年以来,他在道门里孜孜不倦研究祖师经典,潜心研究,反复实践,在八字、一掌经,小六壬,择吉、相术、天文等方面颇有心得,精通紫薇斗术,奇门遁甲。可进行超度、消灾、化煞、招财,求子,祈福,等法事。

2015年得道教祖师许祖指引前往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朝拜并成为净明忠孝道弟子拜师上清下雨李大师门下,同年年底得四川民间风水大师瘦子刘指点更加深了其学道的决心和运用各位师父所授的知识救人,致力丧葬民俗文化研究2016年自创论文《东北道教经韵》被各大道观微信公众平台转发并发表在"道教之音"网上,同年被著名旅游社聘请顾问。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