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孟玄易老师:这些清明节祭祀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2-04-01 11:38:03 浏览次数:357
 

谈到中国文化,一直有“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赞语,我们的先人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神而明之以成易,形成华夏独有的文明,至今传承不绝的天人合一之宇宙观、生命观和人生观。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她以《易经》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涵盖知晓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用《易经》的智慧和思想运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招福纳祥、趋吉避凶、引航方向、赋能人生。她就是中华著名易学家孟玄易老师。

孟玄易老师谈到:《礼记》提到易的学问,说“絜静精微,易教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后世中国文化中天文、地理、军事、医学、文学、艺术等,莫不受《易经》的影响。

近日有很多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好者向孟玄易老师请教关于清明节祭祀的问题,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大家要祭祖祭祀,但很多人对清明节的由来,祭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问题并不十分了解,孟玄易老师就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解答。

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有时又被称作三月节、踏青节、祭祖节,节期多为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对于“清明”二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在西汉初年由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编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曾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而在《岁时百问》中也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一说。

早在汉代之时,和“雨水”“惊蛰”等一样,“清明”还只是一个用来指导农事的节气。

每到四月之初,大地回春,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

先民们便会在此时安排农耕、蚕桑。

民间广为流传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说的就是先民们在清明期间种植劳作的活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逐渐演变成一个节日。

这与古代的寒食节有关。寒食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

传说,在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并规定,在这天禁火,只吃冷食。

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往往只相差一两天。所以渐渐地,清明节也增加了祭祀扫墓的习俗。

此外,清明节的部分习俗还来自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

上巳节,民间又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邀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意在洗濯去垢,消除不祥。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晋代陆机有诗云:“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生动地描绘出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画面。

到了唐代,清明节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会在清明前后返乡扫墓,祭祀先祖。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郊游、感受春日的美好。

王维有诗云:“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到了唐朝之后,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式微,最终被清明节所取代。清明因而也兼有了祭扫和踏青的习俗。

清明,是关于“记得”的节日

关于死亡有一位哲人曾这样说:

人会经历三次死亡的历程:

第一次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他的葬礼上,亲朋好友都来与他告别,从社会性来讲,他死了。

第三次是当他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遗忘是人的天性,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记得的势必将越来越少。而清明,正是一个关于“记得”的节日。

在这一天,不论官宦还是百姓,都要祭祀先祖,以示怀念。

这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也是绵延至今的习俗。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便非常重视对先人的祭祀。每到清明,即使离家千里,也要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还乡祭扫先祖墓地。

清明节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切勿杀生、远离酒肉

清明时节,现在很多人喜欢杀鸡宰鱼,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怀缅,且不知因后人杀生,因焚烧不当,火烧山林,致无数小虫兽受伤或丧命。我们这是好心办坏事,反使老祖宗受殃累,冥阳两损,得不偿失!

其实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儒家的古礼,在丧事期间严禁酒肉,如果用酒肉,别人就认为你失德。因此,我们应远离酒肉,用黍稷蔬果表达祭祀的诚敬。

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

不可在墓地照相

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

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碑不能乱动

在很多地方,坟墓都有竖碑立碑的习惯,这既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有时也是风水学上的一个传统做法。

如果说先人的骨灰或骨头是连接地气龙脉的所在之处,那么,这个碑就好比手机的天线,是天地沟通的一个介质,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你说这个碑重不重要。正因为这个碑如此重要,在拜祀时,切莫乱动这个碑的朝向。适当进行清洁或护理即可,不能乱改其朝向,如果一直都平安顺利,没有什么大事的话。

不宜添加大物件或种植小树

有些朋友出于孝义,每年都会在坟前摆放一些大物体的东西,或种植一些小树。其实,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并不主张。因为风水讲求的是龙、穴、砂、水、向,一个坟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将好的龙气、以及砂、水、峰收入坟中,如果一个坟有好的山峰或当运的水,本来能出贵发财的,但是出于你的好心,在坟前摆放了某些物件或种了小树而遮挡了,反而会起到破局的作用。

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3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此时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或身体弱的人,在阴气重的傍晚祭祀,可能会影响运势。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清明扫墓,一定要和和睦睦

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现在亲缘之间由于居住的距离,和工作原因一年之内难得见上几次面,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段聚会一下,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二是我们长眠在地下的已故亲人,看到自己的亲人后辈热热闹闹、和和睦睦来扫墓,也会非常的欣慰。这样更有利于家族的兴旺发达,也更有利于我们家族中人的运气。

不适合参加扫墓的人

一般来说,年高而行动不便的老人、身患重疾者、孕妇以及三岁以下的孩子,都是不适合去墓地祭奠的人,主要是因为墓地往往在山上,身体不好的人不利行动,另外清明期间,往往是阳气不足之时,孕妇与孩子比较容易受到墓地中阴邪之气的侵袭,所以因为这些原因,一般不建议以上人群前往祭拜。

清明扫墓的一般程序

1、到了墓地,首先要先清扫清整坟墓。先把坟头上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再加土把坟头修整的干干净净,有墓碑的可以用清水把墓碑清洗干净,把周围的野草清理一下,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我们已故先人的房子,实际上就是我们后人就是给我们的先人修理一下房子,打扫一下卫生,让我们的先人,干干净净,无忧无虑的在此安息。

2、下面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心灵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人和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祭奠程序:修整墓地——上香——上供品——敬酒——拜祭——放鞭炮,最后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也可以供奉些鲜花,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后人兴旺。

3、此后可以开始家族聚会,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总之要营造和谐安乐的场面,让我们的先人也能看看后人的兴旺。

清明扫墓尽量提前一些

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另外最好选在上午七点至下午三点前扫墓,这是这一天阳气生旺的时间,是我们祭奠先人的最好时间。因为下午三点后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运气不好的人、身体弱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给你带来伤害。

现实中很多人远离家乡,回家扫墓可以说是千里迢迢,花费财力不说,关键是时间,一去就需要好几天,显然有点不现实,不过告诉你,不到墓地也可以一样的祭奠先人。

可以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想说的话。然后再烧纸钱祭祀。也可以到外面的马路的十字路口去烧香、烧纸祭奠。亲人之间虽然阴阳相隔,但也是心有灵犀,当你心里想念祷告他的时候,实际上他就在你身边。这里要说一下,现在有些人去选择网上祭拜,甚至雇人上坟,这样的事情劝你最好别做,不仅起不到祭奠先人的效果,反而会因心念不诚带来副作用,白白花费了钱财。

清明节拜祭,别把阴邪之气带回家

清明前后是灵异活动比较频繁、强烈的时间,这些阴邪的负能量,最容易侵蚀身单力薄、阴气较重的、情绪烦闷低落的人,因为这个时间、这些人的磁场也是负面的,所以经常有扫墓后回来中邪气的人出现,这些年也处理过不少这样的案例。这个问题只要你提前注意,一般情况不会有事的。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桃木等辟邪之物,保持自己的心情乐观。如果你的身体较弱,在扫墓过程中尽量不要离开你的家人的大部队,不要单个行动。另外做人要厚道,尊敬先人,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要胡言乱语。拜祭回家前,可以进入饭店、商场等人多的地方,沐浴、净手,吃顿饭、逛逛商场再回家,也是避免阴气入体、入宅的好办法。

多加了解当地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传承已久,各地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民风,因此要多向老辈人咨询了解一些本地的风俗,虽然有些事情可能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我们要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然存在了很久,就一定有其道理。我们可以在借鉴或遵照实施的同时,将这些风俗习惯牢记并传承下去。

记忆绵延,生生不息。每一颗星星陨落,都是一个生命的逝去,而地上的人们只能为他们点灯,此外无能为力。然而,铭记就是最好的力量。只要不被忘却,人就不会真正地离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依旧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记得来处,方能心有归路。

清明,正是让我们记住那些曾经来过、爱过,并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的人。清明,更是关于“爱”与“珍惜”的节日。我们在清明祭祀扫墓、祭奠故人,以寄托对故人的哀思。而逝者的离去,往往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身边陪伴的人。思念虽浓,难抵光阴。唯有带着对亡人的思念,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方能不负春盛,不负相思。所以,与其说清明节是关于“纪念”的节日,倒不如说它更是一个关乎“珍惜”与“爱”的日子。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生活中,我们一路奔忙,忙着追逐着成功与梦想,却总是忘了停下来欣赏路边的的风景,忘了关心、陪伴的身边人。往往只是一瞬间,也许是在某个辛苦加班的午夜时分,也许是在某天上班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会蓦然发现,不知何时,曾经年轻的父母早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曾经青春美丽的爱人早有温柔的皱纹偷偷爬上了眼角,曾经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早已变得成熟懂事……

每个人都处在生命的倒计时里,不只在自己生命倒计时里,也在别人的生命倒计时里。所以,珍惜是最难得智慧,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清明,这个春光明媚的节日里,希望你能够回家看看,给爱你的人一个温暖的拥抱,陪伴他们在春日的暖风里散散步、聊聊天,不负春光,尽情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愿你与所爱之人,同行路上互珍惜,离别时分无遗憾。这便是清明包含的最深的智慧。

孟玄易老师,本名孟琬杭,大专学历,命理大师朱荣先生关门女弟子。玄易老师自幼受家庭熏陶,对神奇的易经术数兴致其嘉,承袭祖艺潜心苦学,小有成就。后幸遇桃花仙姑法脉掌门白眉道人指点,专注玄秘文化研究,并率先将灵修玄学融入传统小六壬之中,见解独到,断如神仙,百做百灵。之后寻师访道,殚心研修,越历数载,执着于易道仙学,道行日深。201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深造,研修传统道教文化,继遵而用之,方晓阴阳之变化,终悟道法之端倪。

近年,玄易老师致力于易经术数文化理论探索与研究,博采众家之长悟出诸多术数道理。尤其对堪舆风水文化有较精湛的研究,提出将形、气、理、数、法作为堪舆风水格局体系理论的重点和纲领,不断突破创新,终集堪舆风水各门派之精髓,自成一脉。2017年度荣获中华易学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堪舆界至高荣誉“国易奖”和“金罗盘奖”。

多年来,玄易老师走遍大江南北,孜孜以求,传道受业,承上启下发扬易道文化。曾多次参与举办易学大会、易经术数学习培训班、易学命理研讨会、堪舆风水文化交流会以及各类公益培训、学术交流等,并出任多家公司顾问,不断在易学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上极具声誉与知名度,广受政商各界人士的高度推崇与赞扬。

【所获荣誉】

世界易学风水大师

堪舆风水泰斗

周易泰斗

学术委员会常务主席

领军人物

职业技能评委会副主席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

华夏术数国学文化广东第一分中心主任

华夏易医国学文化院广东省分院院长

中国当代风水堪舆名家

中国当代易学名家

孟玄易老师常云:“易者,中华文化之大道,万古之律则。《周易》,即非玄学卜筮,亦非单纯哲学义理,而是万事万物衍化之模型推演。天地万物的生灭规律,人类社群关系的演化,无不纳入其中。”

孟玄易老师倾心中国传统文化数十年,深感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她始终坚持在严格的学理支持和可信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出思想,反对空疏不实的空泛议论,强调“人能弘道”的文化担待精神。数年来帮学员发现走出并教正现代社会误传误导的易学风水误区,还原易学风水学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找出易学风水被世人误解的原因,她不辞辛劳、为人类文明进步、优秀文化传承而力行至今。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