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13351278083
在线咨询
2870549916
"码"上关注
华夏知名大师公众平台
华夏知名大师
中国
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我出生与居住在美丽神奇的湖南省张家界。三十多年的拜师学艺和五十多年的沧桑人生,十多年的古代风水经典解读和运用,全国范围的考察考证和实战实践,助力我在古圣先贤的基础上,创立了自然风水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好的生态环境和大地龙脉,一定要珍惜和守护好,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或浪费。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自然风水学是关于城乡规划、国土利用、勘察设计、精准放样、建筑施工、装饰装修、排水防潮、园林绿化、取名择日、住房养生、强国安邦、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地球保护、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共生的最根本的学科门类与学术体系,这既是中华文化的继续与集成,更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与传承。
一、张家界深厚的古风水文化土壤孕育了自然风水学
“张家界顶有神仙”,这句话来源于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2010年10月考察湖南省张家界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这说明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是神奇而又独特的、绝版而又美妙的,张家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人间天堂。湖南省张家界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和东经110度的交接点的区域内,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联合国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地、“张家界地貌”命名地,等等。张家界作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旅游强市、工业强基,持续推进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美好、风格独特、品质卓越、文明和谐、游客向往,享有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杜钢建、金克剑、李书泰、田奇富等专家教授通过出版专著或者发表论文如《万年张家界》《庸国荒史研究》《屈原故里在大庸考》《鬼谷子身世研究》等,告诉我们很多未知的历史文化。远古时期的夏朝国都和古庸帝国就诞生在这里(张家界原名大庸),张家界是中华民族第一轮文明发祥地,是轩辕黄帝与蚩尤战斗地、伏羲先天八卦发源地、道学创始人老子传道与隐居之地、世界谋略之祖鬼谷子晚年传道与丧葬之地、世界谋略之父张良晚年隐居与丧葬之地、中国风水初祖青乌子诞生地,也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生地。
宇宙起于何时我们无从知道,宇宙终于何时我们也无法知道,但自从有了地球也就有了历史。在没有地球之前,无始无终的宇宙寂寥无闻,即使它繁星璀璨,也是万物皆空。直到46亿年前宇宙间出现了一个大火球,这个大火球慢慢冷却下来,有了水、有了海洋,大约过了31亿年,也就是15亿年前,地球进入地质上叫“中元古代”的时期。这时,张家界一带地壳运动强烈,正处于地壳运动的活动区阶段。有些地段发生裂陷沉降形成海槽;介于海槽之间有留在海面的列岛,从列岛上冲下泥沙进入海槽沉积成厚厚的沙层。又过了近11亿年,即6亿年前,海洋里漫漫冒出一些生命,即菌藻之类。约3亿年前,陆地上开始出现森林。这时的张家界一带正处于地质上的“地台阶段”。
在森林出现的8000万年前,即3.8亿年前,张家界一带位于浅海的近岸地带,近海河流冲下的泥沙沉入海底,经过数千万年的积累堆积固压成厚达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层,压实固结成石英砂岩。这时的张家界大约正是恐龙统治时期,它在地球上混了近一亿年时间就绝迹了。大约2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绝迹时期,张家界一带正处于三叠纪(起于2.3亿年前,终于1.95亿年前)的“地洼阶段”,地壳运动趋于强烈,出现了造山作用,使地台阶段形成的平整地层发生断层和节状文理,突出表现是直立节理十分发育。为后来砂岩峰林地貌提供了很有利的构造条件。也正是在这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张家界一带的恐龙遭受了灭顶之灾。1970年7月,湖南省地质局405地质队会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及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在我市桑植县芙蓉桥乡发掘出两具恐龙化石骨架,长3.2米,高1.3米,重150多公斤。经鉴定为距今两亿多年的化石,被誉为“恐龙之父”。两具化石骨架现分别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湖南地质博物馆。2001年3月,国家地质遗迹领导小组批准建立“湖南张家界芙蓉龙地质公园”,可见恐龙活跃时期正是张家界石英砂岩形成时期。
芙蓉龙灭绝后,张家界同世界各地一样出现了一段波澜不惊的平淡时期,一直延续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这里早在地洼阶段被强烈造山作用挤压褶皱成直立节理的山脉随着地壳上升露出地面,在风化水蚀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恰在这一时期,近在云贵高原的蝴蝶、元谋、巫山等地出现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人类开始作为世界的主宰。是人类伴随张家界峰林而来,还是张家界峰林冲着人类而降?是人类在见证张家界峰林?还是张家界峰林在呼唤人类?人类的脚步早在几百万年以前就一步一步地走近张家界这块无与伦比的地球纪念物。
长期以来,每当人们谈到中华起源文化时,总是首先联想到5000年中原文化,很少谈及5000年前创世开先的大庸古国文化(包含古风水文化)。在不少人心目中,大庸古国文化属于楚文化系统,只是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颠倒了历史本来面貌。即使在湖南,在探讨自己的“根文化”即起源文化时,也没有更多地关注到大庸古国文化的历史地位,而只津津乐道于“湖湘文化”!尽管“湖湘”一词早在唐代就由诗人王勃在《益州德阳县寂寺碑》中提及,原文曰:“湖湘盈舜后之歌,江汉积文妃之颂”。学术界则一直认为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湖湘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提出,时间更晚,而且最先是以“湘楚文化”这一模糊概念出现的。后来随着认识加深才演变为“湖湘文化”定位性概念。其实“湘楚文化”也好,“湖湘文化”也好,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从考古角度看文化发展走向,它们的母体文化都是大庸古国文化,都含有大庸古国文化基因,它们的勃兴与发展一度覆压了大庸古国文化,并为大庸古国文化的再度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一次次考古新发现,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评价,尤其是大庸古国文明的发现,让我们看到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正如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说的那样:“时至今日,把重建中国古史的任务正式提到全国史学学者、考古学者的面前,条件已经是基本成熟。其主要标志是重建中国古史的构思、脉络已基本清楚。从宏观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把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可以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鸿古祖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大庸古国保存完好的绝版山水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越来越为人们所发现,越来越为全国学界所认同,并逐步为世界所感知。大庸古国文化(包含古风水文化)是大中华远古先民在大武陵大西南地区创造的一种创世开先性文化。这种开创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起源文化的奠基地位,不仅是张家界市地方性、区域性“历史文化大品牌”,更是大湘西、大湖南、大武陵、大西南、大中华国家性、国际性“大文化品牌”。大庸古国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精深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中华起源文化的认识,既能激起我们对中华特定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又能进一步擦亮中华文化大品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乃至为世界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最新、最富有希望的路径。
虽然大庸一词作为政区概念似乎出现较晚,但作为地域名称却早早存留于今湖南省张家界市(原大庸市)永定区(原大庸县)大庸溪、大庸坪、大庸口、大庸渡、大庸山、大庸铺,而且与她同音同义之大戎、大容、伯庸、祝庸、大钟、大踵、大阴、天庸、圣庸、蚩庸、颛庸、鲧庸等概念则出典更早。据《山海经》、《尚书》等典籍记载,这些同音同义的概念作为大庸古国异称或大庸古国一代国君一度真实存在。作为创世先贤,他们在古庸大地创造的文明早已流传后世,并与生俱来地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
经1993、1995、2004、2010年的多次考古发掘和植物科考,在湖南省永州道县玉蟾岩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经北京大学14C实验室及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先后用质谱加速器测定,已确定距今至少约有12000年至14000年历史。同时,在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发现了更多的农耕文明遗址。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城头山八十垱等地发现稻谷和大米20000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发现最多的地方。遗址中出土的木耒、木铲和骨铲,船浆等农具和渔具,这与《易经·系辞》所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历史记载完全吻合,与战国中期《尸子》所记“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的时间大体相当。沿澧水而上的古代交易市场留下许多地名,至今沿用不衰。如澧尾“津市”、桃源“陬市”、“热市”、慈利“苗市”、“象市”、桑植“梯市”、“瑞市”、溆浦“浦市”等等,可见大庸古国人文底蕴之深厚远远超过全国其他任何地方。
同时,大庸古国的澧水流域还是中国豆作的故乡。澧溇大地是豆作的原产地—名副其实的“豆作之乡”。2010年10月18日,湖南日报记者周勇军、李寒露、通讯员贺勇等人,专家在石门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壶瓶山发现一处野生植物群体。经省农业厅专家确定,系保存较完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大豆群体,这一发现对探索我国大豆物种起源具有重要价值。该群体位于海拔430至850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镇,生长发育规律为苗期4-5月,花期8-9月,结荚期9-10月。另在我市民间古传《庸人歌·告祖词》中竟有“万国九州拜蛮豆”的歌词和“九澧豆”、“九蛮豆”的物种名称。经考证,九种豆子的命名竟然分别与三皇五帝时期9个部落首领,即9位创世先祖的名字一一对接,其中豌豆可称伏羲之师宛华氏之豆、金豆可称少昊族金天氏之豆,豇豆可称庸回族共工氏之豆,黄豆可称黄帝轩辕氏之豆,鲧豆可称崇庸族鲧伯氏之豆,蚕豆可称祝融族蚕丛氏之豆,陆豆可称祝融族陆终氏之豆,饭豆可称三苗族驩兜氏之豆,娥眉豆可称虞舜妻娥皇氏之豆。这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人类最早的豆作文明就产生于我们古庸国澧水流域。故“澧”字从“豆”,具有地理标志性意义。“氵”代表母亲河澧水,“曲”代表酿酒酵母—酒曲,表明澧水是一条酿酒之河。“豆”代表澧水主食、庸国国粮,是崇山南北祝融、盘瓠、驩兜等三苗氏族的三大主要农作物(豆、稻、薯)之一,三苗由此而得名,即豆苗、稻苗、薯苗,简称“三苗”。故生命之首—“頭”,离不开“豆”;数目之首—“壹”,离不开“豆”;烹食之首—“厨”,离不开“豆”;祭祀之首—“登”,离不开“豆”;俎豆馨香亿万年,“豆”是食物之首,也是文明之首!
正是因为有上述考古学、生物学和遗传学、基因学依据,证明古庸湖湘大地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福地膏壤,才有一大批文明古国和创世先贤出现并活跃于古大庸湘、资、沅、澧流域,留下了一系列远古文化信息。
经史学界及湖南张家界本土部分学者初步研究证明,大庸古国肇基于远古赤帝祝融时代,衰于春秋楚庄王时代,亡于战国屈伯庸时代。其疆域南起湖南大庸(又称下庸,今张家界市),北抵湖北竹山(上庸),地处长江中游,境跨长江两岸,涉及湘西北、鄂西南、渝东北、陕东南四省市边境界邻地区,西侧紧邻渝东巫山猿人、滇北元谋猿人两大人类起源地,东北直通洞庭湖盆地及江汉平原。其主体民族与远古“三苗”、“百濮”、“盘瓠”部落先民有直接渊源关系,是湘、鄂、渝、陕西省市边境大西南、大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直系祖先。由长江主干流和长江南岸之湖南澧水、沅江,湖北清江,重庆黔江及长江北岸鄂西竹山之堵河等五大水系哺育的“大庸古国文明”,很可能是巴楚文化的前身、河洛文明的近祖,华夏文明的基因,是孕育江汉文化、预衍中原文化的母体文化。
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大胆设想:大庸古国是东方古罗马,中国的庞培,相当于罗马称大秦、日本称大和、阿拉伯称大食,认为大庸古国境内的崇山,是祝融降生之地,舜放驩兜之地,是比“夏墟”、“殷墟”更早的文化遗址,是有待揭开谜底的“庸墟”。他们认为这是沅澧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南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值得肯定的大胆设想,它所代表的不单是地方史研究工作者一份难得的工作激情和追求,更是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研究理念的进步和升华。认定沅江澧水流域文化是大庸古国文化的源头,是湖湘文化的起点,大庸古国文化是西南文化的核心,巴蜀文化的母体,江汉、河洛文化的前身,中原、华夏文化的远祖并非异想天开,至少有8条可供参考和佐证的立论依据或线索。
一是地质学、生命学依据。据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先生考征,沅澧流域张家界一带在3亿8000万年以前处于浅海近岸地带,附近是茂密的大森林,生命繁衍十分昌盛,是大食量恐龙活跃地带,大约2亿年前灭绝的恐龙在此留下大量化石,“恐龙之父”—芙蓉龙化石就出土于今桑植芙蓉桥乡。学界公认:人类只可能诞生于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地区,文化只可能孕育于人类诞生最早的地区,国家只可能出现于文明形成最早的地区。而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沅澧流域既处于地球上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北纬30度生物圈内,又处于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之东经110度分界的轴线两侧。而诞生发祥于这一坐标系内的“三苗国”、“厉山国”、“驩头国”、“大庸国”等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古国就是最好的实证。
二是考古学、人类学线索。1965年在西南近邻之云南元谋发现170万年前直立人化石,1985年在西北近邻之重庆巫山发现204万年古猿人化石,1986年再次在元谋小河地区发现距今约400万年的腊玛古猿人化石。古人类向东、向北繁衍迁徙的轨迹在澧水流域已有不少文化遗址可供印证。距今20万年以上的有慈利县金台遗址,距今10万年以上的有桑植朱家台遗址,距今5万年左右的有石门县燕儿洞遗址,距今1万年左右的有澧县城头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的有石门皂市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的有澧县城头山遗址。整个澧水流域5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址多次多处出现,仅小小的张家界市就有商前遗址84处,周前遗址142处。
三是地名学、语音学线索。据初步研究统计,在《易经》、《古三坟·山坟·连山易爻卦大象》、《山海经》、《史记》、《诗经》、《楚辞》、《汉书》、《水经注》、《华阳国志》等著名典籍及本土地名志书记录中与本境及周边读音相同相近的地名有:澧水、溹水、溇水、社溪、茹水、若水、弱水、青水、赤水、黑水、流沙、沙堤、黄河、若水、昆仑峰、云梦泽、天门山、日月山、四维岩山、崇山、历山、巫山、巫水、国山、宗山、姓山、夸父山、无头山(刑天)、崧梁山、壶头山、云梦山、赤松山、赤松峰、先农坛、中央仙山、熊罴岩、颛顼洞、高阳庙、高远寺、神州山、共工湾、蚕忙坪、鱼凫峰、三望坡、七星山、禹溪、神禹碑、禹王庙、赧王山、赧王墓、大庸溪、大庸坪、大庸口、大庸村、伏羲洞、女娲娘娘洞、驩兜墓、驩兜鼎、驩头国、不死国(仙人溪)、太阳山、崆峒山、凤羽山、福德山、善卷祠、藏书洞、盘古岭、盘古溪、盘古墓、盘瓠庙、鬼谷洞 、首八洞、茅(苗)岗、麻寮(蛮獠)司、天子园、白公城、且(祖)住岗、古人堤、古人寨、相公洞、相公溪、丹丘、姊归岸、归乡岸、三闾大夫祠、兰香桥、花神桥、楚神岗、楚神庙、楚家台、楚界碑、大人国、大言国、索国、茹国、华胥国、盘瓠国、濮国、舒庸国、大戎、大踵国、戴鵀、戴驩等等。
四是环境资源学线索。古猿进化为人类离不开环境选择和食盐的摄取。远古时期,古庸国所在地溇澧大地富有充足的“盐源”,境内酉水、溇水很可能是卤水的同音异记,其盐垭、盐井(多处同名)、盐湾、咸(土语读汉)池、咸水溪、咸池峪等地名,更是远古产盐之地的直观记录。就居住环境而言,张家界一带至今尚有汤鸡峪、温塘、热水坑、江垭温泉、万福温泉、桃源热市等众多温泉资源(福浴)山民和游客,堪称温泉之乡、休闲之都。同时,境内地貌类型繁多,大坪、大山、小丘陵、小河川穿插交织,且四季分明,物产多样,洞庭湖原为庸天三郎湖,实际就是大庸平原,亦即澧阳平原。这样一处得天独厚的福地天壤有理由成为古庸都邑的首选之地。
五是民族民俗学线索。从居地民族来看,大庸古国所在的西南地区共有29个常住少数民族,超过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半有余,就现居古大庸(今张家界、自治州)一带的主体民族来看,仍然是远古百濮、三苗后裔,即土家族和苗族。就文化遗产来看,被首批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体现远古文化信息的有《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苗鼓舞》《大庸阳戏》《罗水茅古斯舞》《桑植傩戏》《慈利板凳灯》《鬼谷神功》等等。
六是历史或传说人物线索。直接产生并流传于大庸古国境内(今武陵山区)的远古先贤有盘古、华胥氏、伏羲、女娲、炎帝神农、赤帝祝融、轩辕、战神蚩尤(古帝)、赤松子、庸成子、盘瓠、嫘祖、女魃、善卷、帝喾、颛顼、崇伯鲧、帝尧、舜帝、帝丹朱(驩兜)、大禹、廪君、夸父、刑天、盐水婆婆、伯庸、屈原、八部大王、梅山猎神、彭祖、巫咸、巫罗等等。
七是文明发展线索。火的发明和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第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降于本境崇山,作为南方火神的赤帝祝庸无疑是传播文明火种的最早旗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的神话,无疑折射出古代先民在发明用火 以后,继而学会冶炼技术的历史信息,青铜是一种以铜、锡为主要材料的合金,而湖南正是金、铜 、锡、锑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大庸古国最早铸造青铜器提供了有力佐证。农耕文明是人类结束采集游猎生活,最早定居的“守土文明”,是人类童年的“起步文明”,也是福佑万代的“传世文明”,而湖南稻耕文明自古至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神农炎帝就葬于湖南省炎陵县,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湖南农学专家群则是这块神奇土地哺育出的当今时代新一辈“神农”。
八是珍贵的文字记录线索。《尚书·尧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国语·周语》载:“禹夏之兴,融降于崇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猿之丘,而娶于西陵(武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又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孟子》载:“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屈原《离骚》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揽茹(水)蕙(香草)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文中“茹水”即今湖南张家界城区澧水)。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曰:“余欲往乎南矣,历唐尧于崇山兮,经虞舜于九嶷。”唐王维《赧王墓》诗曰:“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驩兜。”清《石达开日记》载:“大庸,古庸国是也,民性强悍……”。清金德荣《大庸风土四十韵》诗曰:“欲问大庸俗,崇山舜典详。”清罗振鹏《崇山》诗曰:“崇山万古矗层云,虞代有臣周有君。”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民间婚俗礼仪中的《庸人歌·告祖词》曰:“祝融佳人伴夜郎,繁衍百国围崧梁。伯庸八祖铸钟鼎,神农嫘祖植麻桑。”今崇山北麓之沅陵县北容(伯庸)乡尚有铁炉巷、钟铃巷、铸庸池、祭祝岗等地名,而且在铸钟、铸鼎、铸壶、铸瓦、铸铃、铸钹、铸锣等铸造活动中要唱《铸钟歌》,祭祀时要唱《祭祝歌》,在《薅草锣鼓·九腔十三板·请神词》中要唱《庸人歌》,写家神词时要写歌颂祝融(伯庸)的对联:“钟鼎长昭百世香火,伯庸永显千秋神明。”
另有历史上顽强保留下来的“六义附庸”、“附庸风雅”、“中庸之道”、“登庸纳揆”等几个“庸字号”老成语,则十分鲜明地标明光辉灿烂的大庸文明的的伟大存在!
—“六义附庸”的本义是指:六种体裁的诗赋都是追随学习庸国诗词手法、风格发展而来的”,故《鄘风》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意思是:“定星十月照空中,庸王动土筑楚宫。度量日影测方向,庸国楚室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地来眺望。””试问,庸王“定之方中”为何要“作于楚宫”?庸国“揆之以日”为何要“作于楚室”?庸君为何要“把那楚地来眺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庸楚一家,庸是楚的母国,楚是庸的子国、属国。故刘勰说“赋也者,拓宇於《楚辞》也”,等于说“《诗经》拓宇於《庸风》”!
—“附庸风雅”在今天已演变成一个贬义词,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比如常常称那些暴发户购买书画的行为为“附庸风雅”。但在古代并非贬义,“附庸”是动词,就是追随庸国之意;“风雅”,泛指文化。“附庸风雅”,即“一附庸就风雅”,亦即“跟着庸国跑、向庸国学学习,就变得有文化”!
—“中庸之道”实际就是庸国之道。宋代理学大师程颢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意即不变,守恒(常)之道。 “中庸”之“中”,即“符合”之意,“中庸之道”即“符合庸国传统和祖先礼制的处世之道和治国之道”,故汉郑玄说子思作《中庸》是为了“昭明圣祖之德。”也就是说中庸不是简单的折衷,而是驾驭矛盾,并最终超越矛盾,达到自然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高度和谐。守持符合庸国传统的处世之道,必然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和远见,既不畏手缩脚,也不咄咄逼人,退还可以攻、进也可以守。妙用中庸之道,而不失君子之德,使人格与“道”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故后世孔夫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恢复庸制。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要恢复“符合庸国传统和庸国祖先礼制的处世之道和治国之道”,以“昭明圣祖之德”!因而交好鬼谷子白公胜,并多次来素有国山、祖山之称的崇山考察,在他所整理的《尚书》和《国语》中清楚地记下“夏弗克庸帝”、“舜放驩兜于崇山”、“舜生三十征庸”、“ 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天不降庸释于文王受命”、“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的珍贵史料。
—“登庸纳揆”:登庸:指皇帝登基;纳揆:指任命宰相。皇帝登基曰登庸,说明庸国早已成为万世不变的皇权象征,是认定政体不可逾越的法定依据和宗法传统。故,历代庸王登基是都要传唱《庸人歌·告祖词》:“祝融佳人伴夜郎,繁衍百国围崧梁。伯庸八祖铸钟铃,神农嫘祖植麻桑。”
经考证,在今湖南省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多处留下大庸溪、大庸渡、大庸水、大庸坪、大庸田、大庸口、大庸所、大庸铺、大庸路、大庸桥、天师庸、蜡烛庸等地名以外,还留下了不少以“庸”和“国”命名的原始村寨聚落名称。如:大庸村、莫庸村、超庸村、雅庸村、富庸村、正庸村、二公庸村、于金庸村、下庸村、竹国峪村、护国村、小茶国村、大国村、国太桥乡、国家堰村、国岩村、国阳岗村、观国山村等等。这些以“庸”以“国”命名的地名,正是远古大庸帝国在其国都所在地留下的活化石,是我们打开大庸古国历史大门的金钥匙!可见,崇山文化和大庸古国客观存在,毋庸置疑!它代表一个王朝,一个时代!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湖南作为大庸古国的核心地带,是中部乃至全国的文化大省,具有上万年文明积淀的大庸古国在灿烂的大中华文明化格局中具有超乎寻常的肇基发轫地位。当我们用心贴近这块神秘土地、谛听它深沉强劲的历史脉搏时,当我们拾起遗落在浩浩繁史和大山皱褶、浩波谷底中的历史残片,透过滚滚时空烟尘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百万年来这块土地上演绎过的历史活剧的生动悬念和独特魅力。深入研究以大庸古国文化为核心的澧沅流域起源文化,对抢救和保护湖南省乃至大武陵、大西南、大中华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湖湘文化底蕴,塑造湖南文化大省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大庸古国文化(含古风水文化)这块丰厚的土壤上,本人承接了历代圣贤和古今高人的智慧与优秀品德,立足张家界,胸怀全中国,放眼全世界,根据古圣先贤和历代风水祖师大德的经典原著,结合本人30多年呕心沥血的研究、艰苦扎实的考证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创立了自然风水学(即建筑地理学)和行为风水学(即行为德学)。用一首诗可以概括本人的良苦用心、慈悲情怀与利众大愿,即《自然风水学造福人天真是好》,诗文如下:自强不息,然荻读书。风情中国,水远山长。学有所用,造福人类。福满世间,人心向善。天人合一,真理利国。是察自然,好生有德!
二、自然风水学是中国风水去伪存真和正本清源的创新性成果
自然风水学彻底破除与摈弃了历朝历代各个风水流派中的迷信思想、保留并吸纳了各个风水流派中的合理成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辩证继承,实现了中国风水的“标准化、精准化、简约化、大众化、科学化、哲学化”和中国建筑的“生态性、宜居性、养生性、和谐性、可持续性”。自然风水学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水学,与周易预测、奇门遁甲、画符念咒、看相占卜等中华文化既有联系,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自然风水学是全面融合城乡规划、国土治理、勘察选址、设计布局、工程技术、房屋建筑、景观生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装饰装修、取名择日、周易预测、现代科学、国学经典、家风家道、修行养生、趋吉避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古迄今,易经风水行业的真假大师多如牛毛,可是真正著书立说的大师寥寥无几,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主要是周朝的周文王、中国风水鼻祖郭璞(晋朝人)、中国风水祖师杨筠松(唐朝人)、中国古代风水大师赖文俊(宋朝人)、当代风水大师李定信等等,他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作并留下了经典著作《易经》《葬书》《天玉经》《玉尺经》《撼龙经》《疑龙经》《造命千金歌》《催官篇》《中国风水古经典白话文解读》等等。
有真必有假、有假必有真,有成必有败、有败必有成,此乃阴阳和谐、万物共存之道。自古圣贤多寂寞、真假大师都没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因缘和合、人缘耦合。如果所有的大师都是真大师,都能让所有的个人、家庭、企业、政府都大发达、大成功或者当大官、发大财,那么世界将没有穷人、破产、负债、短命、重病、灾祸等,由此可见真大师只是极个别,几千年来也只能出几个真大师。
真大师必须感恩假大师,如果没有假大师“制造”的破财、失败、灾祸、离乱,真大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假大师也必须感恩真大师,如果没有真大师“创造”的财富、成功、平安、和谐,人间将会变成“地狱”,假大师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如果没有真大师著书立说、留下经书,一代又一代假大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纵观人类世界、放眼古今中外、穿越虚空宇宙,不该有二元分别、又何须分别真假。成败得失、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生老病死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因果律和吸引力法则所感召、所造就、所成全!但是,为了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更应该感恩和尊重真大师,让世界充满正能量、让大道真理传天下,惟愿正法久住世间、正道造福人类。
中国风水再也不能以假乱真。中国风水文化传承几千年,如果不深入研究与实战几十年,那是搞不懂、行不通的!研究与运用古代风水,必须要解读、回归和对接风水祖师郭璞、杨筠松、赖布衣的经典原著,他们留下的古书经典才是中国风水的源头活水。同时,还必须全国范围考察考证、实战实践,更要自家亲身体验与运用各个风水流派,以辩证真假,回归自然!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孤苦奋斗、孤军奋战,开展中国风水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我解读和对接风水祖师郭璞、杨筠松和赖布衣的经典原著。只有解读、回归和对接风水祖师的经典原著,才能真正发现古代风水的本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就是活生生的自然规律,绝不是封建迷信或宗教思想。我原创的200万字《自然风水学》(经典版)一书,既继承了古代风水祖师们的经典原著及其合理成分,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国各地考察考证和实战实践,进而发展了古代风水。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和创立自然风水学
伟大的时代呼唤并包容学科与学术创新。中国风水若失传,吾辈何以对祖先;中国风水若失真,吾辈何以对子孙。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坚定不移跟党走,精忠报国写春秋。观天地、演太极,分阴阳、破迷信,用经纬、定乾坤,法自然、纳砂水,长生诀、旺衰明,中国强、民族兴,人类和、世界美。自然风水学是我三十多年深耕自己的结果。做人要深耕道德,做事要深耕专业。说到底,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拿出深耕的精神,其实这不光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底气。深耕道德的人,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有交集的人的一种负责。深以为然、水滴石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深耕、坚持和沉淀,才能成就自然风水学。自然风水学和自然风水学的专用罗盘(即天地盘),已经让中国风水解读祖宗圣贤经典、对接祖宗圣贤经典,已经让中国风水感通天地自然、开启宇宙智慧,已经让中国风水回归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系统整体的方法论,已经让中国风水发挥造福中华、利益世界的普世价值。大道至简,价值非凡;大道至简,世界精彩;大道至简,生命无限!
(一)博览群书通古今。
三十多年来,我阅读与研究了600多本(部)古今风水堪舆、四柱预测、奇门遁甲、易经八卦、黄帝内经、儒释道医、中华国学、姓名符咒等方面的经典原著,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规划学、建筑学、园林学、生态学、心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地理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大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收藏历代皇帝关于风水(堪舆)方面的圣旨,特别是深入研究并亲身实践了杨公风水、八宅风水、玄空风水、过路阴阳、呼形喝象等十多个风水流派或风水术语的经典原著,回归经典、解读经典,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创立自然风水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全国考察悟真理。
三十多年来,我自掏腰包、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饱尝酸甜苦辣,走遍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运用自己独创的自然风水学理论,实地考察了6000多处(所)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时空环境、地理特征、景观建设等,考察范围主要包括历代开国皇帝故里、历代伟人故里;很多古今圣贤故里、古代宰相故里、古今将帅故里、科学家故里、名人故里、富豪住宅、老百姓住宅、贫困户住宅;历代皇帝陵墓、历代伟人祖坟;很多高官祖坟、富豪祖坟、将帅祖坟、百姓祖坟、公墓;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寺庙道观;和珅恭王府和全国各地的很多王府大院;北京城里的故宫、国子监、孔庙、天坛、地坛、颐和园、圆明园、白云观、潭柘寺、雍和宫、十三陵和很多四合院;很多党政机关、企业总部、办公大楼、地产楼盘、工厂小区;很多金融机构(含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学校医院、宾馆酒楼、商场超市、养生会所;很多市政道路、场馆设施、水利工程、桥梁涵洞、机场车站、门楼宫殿、景区景点等。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网络(卫星地图),反复察看与研究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总统府)、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总统府)、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德国首都柏林、日本首都东京、韩国首都首尔、朝鲜首都平壤,香港、澳门、台湾的首府(省府),阿富汗、中东地区、加沙地带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风水、地理特征、时空环境、建筑布局、规划设计等。通过全国各地的实地考察、实证研究、实战操作、实践运用,我发现了书本上和经典中没有的天地之大道(即无字天书),正可谓“无字天书藏天机,有字经典传真理;自然风水之绝学,兴衰存亡之大道”。全国各地的实地考察、世界范围的网络调研、我的大量实战案例,为创立自然风水学打下了牢固的实践基础。
(三)开创学科传大道。
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走遍了中华大地、全方位拜师学艺,我的周易预测、风水堪舆、四柱八卦、奇门遁甲、取名择日、佛学道家、中医养生的师父多达30多位,很多都是顶级专家、一流大师。我承接家传、接受师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思践悟、博采众长,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和“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初心使命,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执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在古圣先贤和历代风水祖师大德研究与实践成果以及辩证分析古今各个风水流派的基础上,独自创立了《自然风水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新兴学术与学科门类,真正践行了知识分子学术报国的情怀。心静心安、知足知止也是道,不争不贪、不气不怨也是道,淡泊淡定、放下放松也是道,大慈大悲、无我无私也是道。
(四)著书立说耀华夏。
三十多年来,我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了发表了70多篇自然风水学论文,为我国公开发表风水类学术论文最多的中国易学专家。我创作并出版了79万字的《自然风水学》第一版、91万字的《自然风水学》精华版,100多万字的《自然风水学》经典版也即将出版。我简化了中国风水罗盘并创立了自然风水学专用罗盘(即天地盘),天地盘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我还在《求是》《人民日报》《党建研究》《中国监察》《农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国家级党报党刊发表了政治类、党建类、经济类、文化类、旅游类、管理类的领导署名文章30多篇。
(五)躬身实践济苍生。
三十多年来,我先后在25个地方居住或办公,其中至少居住了15个地方的房子,有些房子是我有意租住,由此亲身验证与实践了自然风水学和其它各个风水流派(比如杨公风水、玄空风水、八宅风水等等)。我还给自己更改并使用了8个姓名,以检验姓名学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并由此提炼了简单、精准、适用的五行相生取名法,即“补五行、合八字,三才生、五格吉,常用字、避多音,意境好、韵律美”。
三十多年来,我运用自然风水学,不仅造福了全国很多家庭和孩子,而且造福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公司、工厂、机关、小区、学校、医院、宾馆、酒楼、商场、超市、家庭、家族和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助力很多企业(工厂)在短时间内名列全国或全省的同行业前茅,挽救了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救治了10多个重病和癌症患者,解决了10多对大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医学难题、成功率99%。
三十多年来,我为全国各地的人取名或改名上万例,为企业LOGO的设计把关,个个都受益、人人都幸运,比如有的孩子健康成长、学业优秀、平安顺利,有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顶级大学,有的公务员提拔重用、当官为民、事业兴盛,有的企业家快速做大、稳定发展、发达富裕,有的家庭夫妻恩爱、和谐圆满、儿孙满堂,有的大龄夫妇通过改名、调好不孕、解决生育难题,有的人化凶为吉、转危为安、生活变得温馨,有的人疾病康复、不药而愈、创造生命奇迹。全国各地的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充分验证了自然风水学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
(六)讲学弘法谢党恩。
三十多年来,我经常在全国各地讲学,讲授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风水学、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企业领导力与执行力等课程,深受广大听众的肯定与喜爱。我讲课的题目主要包括《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动》、《做“有信仰、讲道德、守法纪、懂感恩、勤奋斗”的中国人》、《道德经的智慧与幸福人生》、《为让生命更加精彩而读书》、《学用圣贤经典,实现生命价值》、《保持阳光心态》、《自然风水学的核心秘诀与操作技能》、《自然风水学与财富之道》、《自然风水学与成功之道》、《自然风水学与养生之道》、《自然风水学与家风之道》等等。我曾先后担任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业等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管理和教学培训经验。
四、自然风水学的科学定义
所谓自然风水学,就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法的基础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建筑物“乘”地球生气和宇宙能量为根本建筑理论,以“龙水同局、坐高向低、规则方正、旺衰归位、龙坐旺山、藏风聚气、形理并用、众水归库、植树造林、阴阳平衡”为核心建筑技术,以周朝《易经》、东晋郭璞《葬书》、唐朝杨筠松《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造命千金歌》和《习主席谈治国理政》为主要理论来源,以杨公风水和科学技术为借鉴,以“山河大地、自然环境、环保建材”为载体,以“勘察选址、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精准放样、安全施工、规避煞气、园林绿化、土壤改良、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绿色装修、取名择日、爱物惜命、住房养生”为手段,以“绿水、青山、净土、蓝天、恒温、保湿、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以“虚极静笃、为而不争、勤学尚俭、忠孝仁义、放松放生、善心善语、诚实守信、柔和谦卑、慈悲守正、世界和平”为人文精神,以“建构持久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目标,以“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并持续实现天地人合一”为初心使命的学术体系与学科门类。
自然风水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造福个人、造福家庭、造福企业、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造福人类、造福世界的“中华新绝学”。自然风水学是全面融合勘察选址、城乡规划、国土治理、设计布局、放样施工、工程技术、房屋建设、园林景观、植树绿化、装饰装修、养生建材、管线铺设、灯具选用、色彩组合、排水防潮、家具摆设、取名改名、科学择日、周易预测、现代科学、国学经典、家风家道、修行养生、趋吉避凶、墓地丧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伟大的时代呼唤并包容学科与学术创新。我们要始终发扬爱党报国、造福人类、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敬业奋斗、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然风水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助力我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国家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助力国家长治久安、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共生。
五、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自然风水师
1.自然风水师要始终坚持把精忠报国和德艺双馨作为价值追求。我们要始终如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世界,爱家人、爱众生,存好心、说好话,读好书、取好名,住好房、葬好坟,行好事、做好人,孝亲尊师、低调谦卑,勤俭节约、积德增慧,断恶修善、明心见性,放下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要坚持发心纯正,深信因果报应,永远不害人,害人终害己;要坚持讲精准、讲实用、讲效果、讲奉献、讲文明、讲道德,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决反对迷信、盲信、假信,争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使自己的身、口、意、行“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利益家国;要坚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众生、肩头有责任、脚下有乾坤,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同梦想、与众生共忧乐、与世界共命运。
2.自然风水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山有魂、水有灵、人有情、文有脉,我们脚下这片热土孕育过蔚为大观的圣贤经典,留下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历史佳话。躬逢盛世伟业,置身锦绣中华,面向辽阔未来,我们理应有信心和底气把《自然风水学》发扬光大,以造福中华和世界!我们要始终发扬爱党报国、造福人类、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敬业奋斗、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然风水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助力国家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我们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尊重原创、遵循规律,让自然风水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共生作出重大贡献!
3.自然风水师要始终坚持呼吁保护地球的“十二个同步”。为了实现人与自然持久和谐、共存共生,共育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自然风水学(师)向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元首、总统、科学家以及全人类呼吁(十二个同步):全球同步推行绿色生产、全球同步推行有机消费、全球同步推行植树造林、全球同步推行资源节约、全球同步推行环境保护、全球同步推行生态修复、全球同步推行平等信任、全球同步推行和平共处、全球同步推行粮食安全建设、全球同步推行善待一切生命、全球同步推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球同步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