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廖胤乔老师:孝道的人会在绝境中扭转乾坤

作者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22-08-22 11:45:24 浏览次数:312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陪伴家人,父母很快会老去,孩子很快会长大,现在不陪伴,机会越来越少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很多人会一边感叹树欲止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边把孝顺这件事儿压到思维的某个角落,只在某个不经意间才会想起。

何谓“孝道”

何谓“孝道”?《尔雅》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他根据“孝”的小篆字形,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角的形体,与“子”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老”与“子”合起就是“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与下一代密不可分。

“孝”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祖先和社会有所交代。

下一代念念想着如何背负父母,即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时时想着如何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

从“孝”字构成上,“孝”字本义是一个子女如何“善事父母”的道德观念。因而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只有在行孝实践中,逐步地由低境界到高境界,方可达到“孝道”的最高境界。

百善孝为先,道教一向提倡“未修仙道,先修人道”,因为道教提倡的孝道,是围绕修道这一目的展开的。

孝道除了孝养父母师长之外,还注重其心性修炼的作用。而如何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孝道伦理的矛盾,则正是修道者智慧的体现。

道教的孝道实践,不仅针对生身父母亲族,更特别重视对师长的孝道。肉身为父母所生,但法身则为师长所与,《元始洞真决疑经》云:“念法师,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师者,父也,我若无师,不能得道”。

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子女孝敬父母的最低境界的孝行。

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如果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要求子女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应尽力满足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各种要求,父母有事应代其劳作,使父母得以安乐、愉悦。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历代不少子女在父母患病时皆能精心侍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人性上讲,父母不仅有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的物质需求,而且也有得到敬爱和尊重的精神需求。

“敬亲”要求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敬爱之情,以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保证他们心情愉快,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人们往往在自己时运不济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不知所措,其实影响人的运气因素有很多。

当你真的觉得无计可施运气差透的时候,不妨可以试试回归你的家庭,探望陪伴家里的父母、老人……

道教一直以来提倡孝道,在修行过程中,孝道是很重要的环节,在你把中华传统美德孝道做好的同时,你的运气也随之一点点在变好,正所谓:“劝人向善,必定会改变命运”。而太平经所记载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下之事,孝为上善第一”。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中有父母,终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培育之恩。

孝顺父母的28种方式

第1件:记住父母的生日,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我想你。

第2件: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二次以上电话吧!

第3件: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

第4件: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女朋友或者有宝宝时。

第5件: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表现烦躁。

第6件:带父母去旅游。

第7件:帮单身父母找一个老伴。

第8件:常和父母谈心,谈谈你的工作、新认识的男朋友。

第9件:食物要炖得热的,软烂的,中老年人脾胃虚弱,不易消化。

第10条:寒湿省份,给父母常备暖宝宝、保温鞋、羊绒裤等保暖用品。

第11条:学习一些养生之道,教会父母。家中常备常用中成药,如板蓝根、附桂理种丸、金匮补肾丸等。另备热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产品。

第12条:常带爱人回家,如无,适龄男女给父母一个远期规划。

第13条:每年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经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第14条: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亲手给他们做一二道菜。

第15条:解决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条件允许,给父母备足零花钱,每年亲手帮父母选一二套新衣,让他们穿的舒畅体面。

第16条:准备录音笔、或DV,聆听父母往昔的故事,记忆今日的笑容,给自己留点的温馨回忆。

第17条:父母若生病,须知亲情第一,事情工作第二,生病期间,凡事须亲力亲为,悉心照顾,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第18条:重要节假日在他们的身边,重要的决定要让他们知道。

第19条:中老年人都比较小气,倾听他们的牢骚,解开父母的心结。

第20条:不要对父母指手画脚,不要给父母脸色看,不顶撞父母,不能辱骂父母。

第21条: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宾,纵使吵架,也得避开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第22条:如有婚嫁,夫妻另一方须对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爱护,夫妻双方互相尊重,莫让老人担心,莫让老人生气,莫伤老人心。

第23条:给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第24条:完成父母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哪怕是坐坐飞机,看看大海,爬爬长城这样的念头。

第25条: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锻炼身体。

第26条:带父母看一场电影,一次卡拉OK,带他体验一次新时代的高科技。

第27条:支持父母有意义的业余爱好,尊重父母的选择和决定。

第28条:爱所有的人。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此乃大孝。

廖胤乔老师,

现任: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周易著名风水学家

中华最具影响力易学堪舆名师

中华著名易学风水名家

中华最具影响力易学命名师

中华著名易学命名学家

中华易文化传承人

周易名家百科人物

互联网易学名师

易学文化推广大使

高级命理师

高级风水师

高级命名师

她多年来潜心研究命理学、堪舆学等易学典籍,专研各门易经术数,悟透五行八卦至理。早年曾全国遍访名师,慧得多位大师的指点,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博采众长、融合各家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学体系,做到了深入浅出,触类旁通。

廖老师擅长:灵活运用姓名学、梅花易数、六爻、紫微斗数、相学、阴阳宅八卦风水、灵动与生命风水、家庭与商业旺财布局等,断卦与调理风水得心应手、技艺精湛、屡创奇迹。她实践经验丰富,易学修养尤为深厚、深得易之精髓内涵,她结合佛学因果,见解独特,谈话间便能断定十之八九。在堪舆学方面,曾随高人走遍名山大川,独得名师真传,她悟性极高,风水勘测与灵魂拯救胜人一筹,为众多企业、家庭进行了风水调理效果惊人,并参与多项重要项目策划设计,深受各界朋友的敬佩、赞誉和尊重。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