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国学导师倪可回忆录之二十六回

作者编辑: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2019-04-15 15:49:04 浏览次数:1970
 

安庆有两个地方值得看,一个是桐城的张氏父子宰相府祖居祖坟,第二是怀宁的陈独秀祖居祖坟。
我们的第二站就是在怀宁考察陈独秀祖坟祖居,祖居在独秀山下,祖坟在独秀山中。
我们先去看了陈独秀的墓地,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后来艾厅长打了几个电话问了当地党史办的人才问到,墓地在安庆城北的独秀山下叶家冲,离城里大概有10里,位于一块山坡上。这块葬地是陈独秀原配高晓岚死后,由当地风水先生卜选的。就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小土堆,简单立了小墓碑,上刻“先考陈公仲甫之墓”八个字,我们去的时候墓地背后正在采石,炮声震耳欲聋,灰尘满天,显得非常寒酸。不过据说2007年后得以重新修缮,又命名为独秀园时,已经气派很多了,真是死人也有此一时彼一时的运气。
独秀山,又名独山、卓笔山,南北走向,长3.5公里,宽2公里,最高峰海拔396米,为怀宁县的祖山,也是县境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之一,康熙《安庆府志》、民国初年《怀宁县志》均记述其“潜岳绵亘,落平冈百里,顿起此峰,形势突兀,条干所为,明析可数”,“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故称独秀”。但是如果从风水龙脉来看,这个龙脉太短,气运不长,而且脉线急浮急沉,又是孤脉,家运容易跌宕起伏。

我们五个人伫立峰顶,极目四望,数百里安庆大地,历历在目:远眺东南,群山起伏如腾龙,江河奔流似走蛟;遥望西北,天柱耸崎刺苍穹,丘陵岗地涌壮景。我们开车沿着山里走了一段,峰峦滴翠,泉瀑欢鸣,不过间杂一些采石场,就像癞子头一样。清朝昝葵曾经诗赞:“雨霁高崖夜,飞流挂玉红。微风落古木,秋月满寒空。世事吾何与,溪毛自不穷。时沽茅店酒,细酌对村翁。”既然是龙脉,不管长短,都是旺气,四个人跟着我练了一个小时的采龙气法。
下山后我们城内迎江寺拜了拜佛,瞻仰了寺内的振风塔,这个塔是出于镇锁安庆全城风水的需要而建起来的。安庆风水格局中的“主山”是城北的大龙山,城南便是大江——与南京的风水缺陷一样,此水走得急促,丝毫没有驻留之意。
到了明代,堪舆家视察后认为,安庆的风水缺陷,但可以弥补,建议在城东南兴建一座佛塔,以镇地气、锁风水。此即民国《怀宁县志》上所谓,“皖城诸山雄峙西北,东南滨江平衍。形家言,须镇以浮屠,青龙昂首,为人文蔚起之兆”一说。说来也奇怪,在明隆庆庚午(公元1570年)塔建起来后,安庆果然出了很多人才,先后出了36位进士。振风塔的风水效应,在三百年后竟然影响到陈独秀家,此塔与陈独家秀的祖坟风水扯上了关系。陈家本是怀宁县的“小户人家”,但到了陈独秀父亲这一辈,家道忽然兴旺了起来。陈的父亲考中了秀才,叔父中了举人,而陈独秀兄弟又都是当地的青年才俊,前途无量。我们在考察陈家祖坟时发现,第一陈家的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上,第二祖坟的山向正好朝着振风塔——此塔是陈家祖坟风水中的“笔架”。
顺便说一下,不论是阴宅,还是阳宅,如果朝向对着笔架山都是吉向——堪舆上的说法是,“面对笔架山,代代出高官”。当年蒋介石家老宅的大门便正对前面的一座笔架山,所以蒋介石发迹后改造老宅时,也没有拆掉老大门,堪舆高人当时提醒蒋介石,千万不要拆,拆了就破了风水。
到陈独秀这一辈,陈家继续兴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中共高层人物,在1927年4月召开的五大上,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一起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父子仨人同时进入中央委员会,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惜陈延年、陈乔年先后被国民党当局在上海杀害,英年早逝。如果陈独秀不是犯错误,两个儿子不是被蒋介石在上海杀害,哪怕留一个到1949年建国后,陈家都有“高官”的,而这些都和独秀山的气脉太短、山形不够丰厚都有关系。
伟人毛泽东当年曾沿江视察,首次来到安庆。他站在船头,默默注视着自己30年前因往返上海、武汉之间而曾多次路过的这座城市,突然想起了陈独秀这位“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立即下令停船,召见当时的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问陈独秀的家在怀宁的什么地方?傅大章回答说:“怀宁独秀山下。”毛泽东进一步又问:是独秀山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山而得名。傅大章回答说,是先有独秀山,后有陈独秀。由此可见,陈独秀因山而得名,独秀山也因陈独秀而闻名。
——倪可亲笔,坚持原创,一直被复制,从未被超越。


倪可,现常驻深圳、南通,国际居士联合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国际易经风水协会理事长、深圳易名天下国学院董事、首席导师,南通普陀阁寺住持,专注国学禅道易风水学推广、研习、实践、普及,造福社会。著名文化学者,北大清华上海财大总裁班以及各大金融企业特聘讲师,长期致力于易经、佛学、道家、儒家文化汇通研究与实践。
已出版国学与哲学专著《论语新解》《孝经新解》《道德经新解》《易经与人生智慧》《风水的智慧》《易经与领导智慧》《人生指南针》《金刚经心印》。提出用中国哲学重建道德生命,以“精气神”普世智慧力推本土文明。其研究立足易、释、道、儒、医五家之经典、典要及历代研究成果,以“哲学心物一元本体论”通融易、释、道、儒、医五家,开显正旨,构建了新的体系和模型。其诸多突破性学说和理论,受到学术界“融易释道儒医之髓、集国学哲学思想之华”的赞誉,其著作《论语新解》《易经与人生智慧》更是被专家学者称为开启儒道易佛汇通之二次生命之国学重典。

0
推荐阅读: